气温变化引发行情波动
自古以来,纺织行业的行情与气温的变化密不可分,但今年的天气异常炎热,尤其是对于像羽绒服、棉服这类有着明确适用季节的产品而言,往往只有等到气温下降了,行情才会到来。
然而今年的气候堪称诡异,甚至到国庆期间,长三角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甚至仍能接近40摄氏度,别说羽绒服这类冬装了,连春秋装都没法穿,相对应的行情也就一直没有启动。
直到10月中旬,部分地区气温骤降,相关行情才得以启动。
这轮行情不但带火了明星产品510T低弹尼丝纺,像300T春亚纺、一些品类的胆布这样的常规品种的走货同样有所启动,市场一片欣欣向荣。
涤丝市场也是如此,在本轮行情中大量织造企业选择补货,10月23日涤纶长丝平均产销率高达400%以上,个别较高聚酯工厂产销1000%附近。
但近期气温出现一定回暖,有布老板表示,因为降温的态势没有持续下去,本轮行情的后劲有所不足,部分品种的库存甚至有了重新上涨的趋势,聚酯产销也在一轮补库以后暂时沉寂下来。
一定程度上来看,本轮行情目前按下了暂停键,接下来的行情需要等气温继续降下来才能启动。
备货风险与收益并存
如果我们回顾本轮行情,这轮行情的启动,气温下降是一部分原因,织造企业普遍不敢多备库存,下游不敢提前下单则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行情是由短期内的供需不平衡引发的,如果市场供应非常充足,哪怕需求再旺盛,也很难形成大规模的行情。前年11月在降温以后出现了一波大规模的羽绒服行情,胆布需求大幅增长,在短期内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这种常规布料价格飙升。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产品太常规了,超额利润导致大量企业跟风生产,因此这波行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共持续了不到两周时间。而在2024年,大家都备足了库存,想要抓住那波行情,结果发现市场上供大于求了,一些企业货卖了,但钱却没赚到。
今年下半年,进入9月以后市场表现就不如预期,下游下单都非常谨慎,生怕需求不足把库存压住了,大家都不敢备太多货,积累了大量的需求未被释放,等到需求一来就很容易在短期内造成行情。
只不过经历了近两年来织造产能的高速增长后,热门产品的热度周期大幅缩减,相对于一些特殊规格的尼丝纺产品,大量常规产品依然是以跑量为主,很难出现像23年那样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
中美谈判成为意外变量
相较于季节、开机等周期性的因素,上月在柬埔寨的中美元首谈判带来的则是预期外的利好。
当地时间2025 年 11 月 1 日,美国白宫官网正式发布关于中美贸易协议的文本,表示美国将自2025年11月10日 起,下调此前为所谓遏制芬太尼流入而对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整体税率下调 10 个百分点;同时,在 2026年11月10日 前,维持对中国产品“进一步加征对等关税”的暂停状态。
在本轮中美新协议达成以后,与东南亚几个国家的关税税率差值回到了2024年的水平,2024年中国对美国服装出口金额约382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比例约14%,未来一年时间内,我国纺织品对美的出口竞争力将得到恢复,有望推动对美出口量回升,从而引发新一轮的行情。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