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全国多省份气温走势犹如过山车,国内涤丝上演戏剧性反转。
以江浙市场为例,10月上旬,江浙地区气温持续维持在30℃以上,居民穿着以短袖为主,胆布、绒类等秋冬面料走货近乎停滞,下游织造企业原料采购转为“刚需补库”。绸都网监测数据显示,此阶段样本内聚酯企业产销率仅维持3-4成,库存攀升至25天高位,远高于去年同期。受此拖累,涤丝价格持续下探,主流规格跌至6月以来最低水平。
转折自10月中下旬悄然发生。随着冷空气南下,江浙地区最高气温回落至20-23℃,早晚温差催生保暖需求集中释放。前期积压的秋冬面料订单密集落地,带动涤丝需求同步爆发。10月23日、28日,聚酯平均产销率飙升均至200%以上,产销放量推动库存快速去化,厂商低价惜售情绪浓厚,市场成交重心震荡上行,呈现量价齐升的反弹行情。
双重驱动:需求与成本共振效应
此轮行情反转并非偶然,而是需求端与成本端双重驱动的结果。
需求端:气温切换激活旺季动能
纺织行业作为一个“看天吃饭”的产业,受气温变化影响,纺织企业对原料需求也在不断变化。10月中下旬,气温骤降直接点燃终端需求,胆布、舒美绸、四面弹及绒类面料成为市场主流,织造开机率持续回升,正式进入秋冬生产旺季。相关数据显示,10月下旬终端坯布成交量较上旬显著改善,而涤丝作为核心原料,需求被同步拉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需求释放具有“集中爆发”特征,前期高温压制的消费需求在短期内释放,推动产销数据呈爆发式增长。
成本端:原油与聚酯原料形成支撑
成本传导是此次价格反弹的重要推手。10月下旬,国际原油价格低位反弹,带动聚酯产业链成本中枢上移。作为涤丝关键原料的PTA表现尤为强势,一方面受原油反弹提振,另一方面政策面利好持续释放,10月23日,郑商所PTA出口型车船板保税交割首单完成,创新制度打通国产PTA对接全球需求的通道,显著提升市场信心。同时,供应收缩推动MEG市场同步走强。来自成本端的有利支撑,为涤丝价格回升提供了坚实基础。
多空博弈:需求透支与淡季压力藏隐忧
尽管短期行情向好,但潜藏的风险因素仍不容忽视,多空博弈或将持续演绎。
下游需求可持续性存疑
当前纺织行业订单结构呈现明显的“短、小、快”特征,缺乏长期稳定订单的支撑。这两轮产销放量更多是前期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及“买涨不买跌”情绪驱动的补仓行为,而非终端消费的实质性改善。同时,下游及终端原料库存经多轮补仓后已处于充足水平,后续采购将回归刚需模式,需求透支效应逐步显现。
淡季周期临近压制预期
11-12月为涤丝市场传统淡季,开工率存在下行压力。从历史数据看,淡季期间涤丝价差通常呈现收窄趋势,2024年12月涤丝价格较同年10月下降105元/吨。尽管当前低库存对价格有所支撑,但淡季需求萎缩很可能打破供需平衡,制约价格上涨空间。
品种分化加剧市场波动
不同品种的基本面差异显著,进一步加剧市场不确定性。POY品种受益于短纤替代需求,部分工厂POY库存已经降至个位数,甚至于基本接近开空状态;FDY库存水平亦快速下滑,适销品种明显增加;而DTY品种因库存水平偏高、加工利润压缩,反弹力度明显弱于其他品种。这种结构性分化可能导致市场情绪反复,增加行情预判难度。
“银十”涤丝市场的反转行情,是气温驱动与成本支撑共同作用的结果,低库存成为价格坚挺的核心保障。但短期内,11月淡季需求下滑、订单结构缺陷等问题仍将困扰市场,多空博弈下行情或呈现震荡调整态势。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