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议家之言>>正文

当人民币不再“便宜”,纺织业拿什么去赢?

来源:中国绸都网 | 作者:石丽菁 | 时间:2025-10-24 10:17:14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人民币汇率“7.1”关口不仅是一个数字变化,更是中国纺织外贸企业面临的一道重要分水岭。

在出口导向型的纺织行业,汇率波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人民币汇率突破7.1关口,既显著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也加速了行业优胜劣汰与转型升级的进程。

汇率波动,牵动行业命脉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破7.1关口,在利润率本就微薄的纺织行业引起强烈反响。静态测算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业出口毛利率下降0.5-0.7个百分点。

汇率的不可预测性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挑战。一位浙江纺织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完全没有想到会突然下跌,此前增大了对人民币进行远期锁汇的比例。”

汇率的剧烈波动使得企业接单时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双重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外贸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价格竞争力上。以美元计价的纺织品价格相对上升,导致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传统价格优势被削弱。

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纺织品产业凭借更低的生产成本,正逐步抢占原本属于中国纺织品的市场份额。

然而,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人民币升值也为纺织行业带来了积极影响:企业更有能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纺织技术和设备。

通过技术升级,企业可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这实际上为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

行业转型,从价格到价值

汇率变化正在促使纺织行业加快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面对持续的汇率压力,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意识到,必须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有分析指出,中国纺织品已经过了单纯以价格取胜的阶段。虽然东南亚国家的纺织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但中国完善的产业链和基础设施,为生产高性价比、品质有保障的纺织品提供了保障。

这种转变推动着纺织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对策略,多维破局之道

面对汇率波动,纺织企业需要从多个维度构建应对策略。在金融层面,企业可以采取“双锁定”策略,综合运用远期结汇和期权组合等金融工具管理汇率风险。

在市场层面,企业正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额占总体出口的57.1%。这种市场结构的优化有效分散了风险,形成了梯度互补的市场格局。

政策支持也为企业提供了重要保障。金融机构正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抽贷、不断贷,保障合理融资需求”的政策导向,为纺织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金融后盾。

汇率升值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价格压力与市场份额风险的同时,也倒逼行业摆脱对价格优势的路径依赖,迈向以技术、品牌和品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未来卖布收人民币的情况会越来越多。中国纺织业这艘大船,正在汇率波动中调整风帆,驶向更广阔的价值蓝海。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石丽菁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0(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