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观察>>正文

市场“冰火两重天”,纺纱企业三箭齐发冲刺四季度

来源:中国纺织报 | 作者:中国纺织报 | 时间:2025-10-20 14:27:01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进入四季度,纱线市场呈现明显的“冰火两重天”:主营差异化纱线的企业订单排至12月,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而生产常规棉纱的厂商开机率不容乐观,库存积压。当前,虽然传统旺季行情偏淡,但纺纱企业冲刺四季度的步伐却丝毫没有放慢。


跳出常规产品“舒适圈”

全球纺织品消费趋势正从“功能满足”转向“场景细分”,年轻世代对“时尚+流行”,妇幼群体对“亲肤+舒适”,银发一族对“健康+安全”的需求交织,倒逼纺织企业跳出同质化,以品种创新开辟竞争新赛道。记者了解到,创新开发多品种纱线的企业,订单仍然供不应求。

湖南科力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力嘉纺织”)目前年产高端针织纱超过2万吨,年产值突破6亿元,产品主供耐克、阿迪达斯、巴拉巴拉等知名品牌服装制造商。

当前,科力嘉纺织的在手订单已经排至两个月后。企业近两年推出的新产品,为科力嘉纺织带来了实打实的利润。“2024年,企业从原料的精细把控起步,对原料长度、细度、强度等关键指标优中选优,深化工艺优化;针对梳棉针布型号潜心钻研、精细调整精梳落棉、革新细纱牵伸工艺,成功开发出针织高支纱系列。产品投产后,短短数月就实现了销售额1200万元,获得利润200余万元。”科力嘉纺织副总经理徐汕文介绍,不仅如此,面对市场对环保产品的热切需求,企业成功开发再生棉环保系列品种。2024年全年累计生产再生棉系列品种超800吨,销售额高达2400余万元,利润突破500余万元。

徐汕文表示,进入今年四季度,企业将继续创新,主攻超柔针织纱和针织竹节纱,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抢占高端市场。

河北雪洋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洋纺织”)目前订单已排至12月。企业销售总经理李会超表示,雪洋纺织能在行业调整期站稳脚跟并实现发展,关键在于精准把握“产品多组分差别化”这一核心方向。为打破同质化竞争僵局,企业专门聘请深耕差别化纤维领域的专业人才担任生产负责人,围绕“小品种、多批量”的产品策略开展研发生产,精准匹配市场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雪洋纺织始终将研发创新置于重要位置,多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与设备,既有效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又不断推动新产品迭代,为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筑牢根基。


赢取绿色品质“入场券”

在“双碳”目标与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市场对纱线的评判标准已从物理指标升级为全生命周期绿色价值指标,不少纺纱企业坦言,客户既要纱线强力、条干、毛羽等质量指标过硬,更要纱线碳排放、可回收性、生物降解性等绿色属性突出。

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源纺织”)对四季度的生产信心满满。这家企业的纱线品质密码,融入在“全链路绿色管控”中。据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兆生介绍,在原料端,企业大量采用再生纤维素纤维、新疆棉和GRS认定的回收再生纤维等优质低碳原料,并建立健全供应商碳足迹追溯体系。在生产端,企业依托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优势,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纺纱系统推动吨纱能耗降低12%。在成品端,企业每款纱线都记录着“绿色身份证”数字化痕迹,标注碳减排量、可降解周期等核心数据。

“国内头部运动品牌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看纱线的强度,更关注它的‘绿色基因’。长源纺织的产品不仅有检测报告,还有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效益数据,这让我们在终端市场推广时更有底气。”王兆生表示,当前,纱线的绿色品质已经成为高端客户市场的准入门槛,纺纱企业要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绿色标准,形成优质优价、绿色增值的良性循环。

同样以高端客户为目标的,还有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凯新材”)。

“我们的客户一部分是国外知名运动品牌,这些客户对产品环保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们生产纱线的原料来源是塑料瓶和废旧纺织品。这些废弃物通过先进的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制成纺织的原材料母粒,再经过熔融、纺丝、纺纱等一系列工序,变身为高品质的环保再生纱线,实现了从纺织品到纺织品的闭环回收体系。”正凯新材技术研发部副主任姚园园介绍,当前企业订单供不应求。

化学法聚酯纤维再生循环利用项目是正凯新材实现“点废成金”的支撑,该项目配备了5万锭高性能环锭纺和24台先进的涡流纺生产设备,形成了强大的产能基础。其产品线丰富多元,涵盖色纺原生及再生系列、纤维素系列色纺纱等,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产业用纺织品等多个领域。项目年产能超过1.28万吨,单条生产线年产值预期均超1000万元。


跑出数字产线“加速度”

从单线自动化到整线智能化,从数据孤岛到全域互联,下半年纺纱企业普遍加快了数字化转型进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智改数转的甜头,对于冲刺全年业绩信心十足。

科力嘉纺织联合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等技术力量,投入超1200万元打造智能制造车间,引入138台(套)智能装置,构建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制造标杆车间的应用,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3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3%、运营成本降低22%。

“硬件升级是基础,真正的智造核心在于数据的贯通。过去查订单、找问题要跑遍车间,现在打开手机App 就能实时查看。”科力嘉纺织总经理何新华介绍,系统可实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订单完成率、能耗数据等,管理人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第一时间掌握生产动态,实现精准决策。当前,团队自主开发的纺纱设备控制系统已申请软件著作权,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生产节奏。

当纺纱车间的设备数据打破孤岛,当质量追溯从模糊走向精准,安徽顺源智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源智纺”)用互联网+纺纱MES工业互联网系统,重新定义了流程质量追踪的价值。如今,在顺源智纺的5G智慧车间,几十万个纱锭在数字化系统的精准控制下高速旋转,平均每小时产出20吨优质纱线。其打造的5G高品质混纺纱柔性化智能生产线更是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数字化改造完成以后,我们实现了整条生产线所有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和自动汇总。”顺源智纺副总经理管卫东表示,为打通数据孤岛,顺源智纺还联合高校合作研究开发了互联网+纺纱MES工业互联网系统,将车间内不同厂家的设备,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到一起并汇入中央机房呈现在顺源智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建成生产设备端、远程电脑端、手机端全联通的统一集成数据平台,实现对设备状态实时监测、工艺参数远程调控、生产进度动态预测、分析报表自动生成、客户订单实时追踪等功能。

“冲刺全年业绩,我们信心满满。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深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不断探索积累智能纺纱经验和工厂复制标准,优化提升项目的整体运行能力和水平。”管卫东说。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任萍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0(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