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联储9月降息落地,市场预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回升至6.7的高位。
这一宏观经济格局的变化,叠加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深度调整,为纺织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关键期,中国纺织业凭借完整产业链优势与前瞻性布局,正在将外部环境变化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降息如期而至,人民币升值通道开启
美联储降息如期而至!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近几个月新增就业远低于预期让美联储终于采取降息措施,美联储官员预计到年底将再降息50个基点,未来两年每年再降息25个基点。这种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将导致美元流动性增加,推动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德银研究预测,至2025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至7.0,到2026年底升值至6.7。
对于出口导向型的纺织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仅是结算收益,更是战略调整的窗口期。尽管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对美出口有所下降,但对非美市场的差异化表现展现了行业韧性。其中,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增长有效对冲了传统市场的下滑。这种市场多元化布局使得纺织企业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单一货币波动带来的风险。
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降低纺织企业的进口成本。棉花、化纤等原材料的进口成本随汇率调整而下降,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空间,为纺织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资金保障。
局势动荡,中国供应链成“避风港”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正经历深刻调整,中东冲突、欧洲罢工、美洲地缘紧张等局势动荡,客观上凸显了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优势。在以色列袭击卡塔尔、法国全国性大罢工等事件冲击全球物流体系的背景下,中国纺织行业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展现出独特韧性,成为国际采购商的“避风港”。
这种稳定性优势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红利。以某国牛仔服装贸易商为例,面对国内消费需求疲软、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上升等挑战,该企业希望在中国找到价格合理且稳定的牛仔面料供应商,通过控制原材料成本来保障生产利润。这种选择反映了全球采购商对中国纺织供应链成熟度和性价比的高度认可。
“一带一路”为纺织行业开辟了新增长极。数据显示,1-7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额为9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总体出口的57.1%,这种市场结构的优化不仅分散了风险,更形成了梯度互补的市场格局。
面对国际局势变化,纺织企业的国际化布局策略也在升级,产品出口、海外设厂、本地化生产等模式逐渐成熟。中国纺织企业通过深度融入当地产业链,构建起抵御国际风浪的“防波堤”。
阶段性停火,纺织出口获短暂喘息
目前,中美关税博弈正处于“阶段性停火但深层博弈未止”的特殊阶段。美国受国内通胀压力与产业链承压等现实因素制约,暂时搁置了进一步加征关税的计划,但并未放弃关税这一工具。我国则凭借全产业链韧性、市场规模优势及关键资源保障能力沉着应对。这种攻防之间的微妙平衡,为纺织出口企业赢得了短暂的喘息空间。
但谈判进程仍充满不确定性。相关人士指出,近期中美防长、外长的密集通话,虽表明双方在分歧管控上存在基础共识,但战略竞争的底层逻辑未变,根本性分歧仍未触及,结构性矛盾仍将长期存在。这意味着纺织企业迫切期待的关税税率下调,在短期内难以成为现实。
对纺织出口企业而言,这种“政策时差”构筑了复杂的经营环境。一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牵引人民币汇率走强,直接稀释了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关税政策虽未进一步恶化,但针对跨境电商的监管新规已实质推高了物流、清关等环节的出口成本;同时,贸易谈判的反复性与不确定性,又使得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难以制定。多重变量交织下,企业不得不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策略。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与人民币升值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纺织行业正以全产业链韧性为锚点,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破浪前行。展望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中国纺织行业有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