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技术门槛较低且成本结构以人力为主,历来是各个国家地区在工业化初期的核心支柱。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纺织产能的外迁,从东南亚到南美,从中东再到北非,新的产能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全球纺织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场迁徙浪潮中,中国纺织业展现的产业链韧性,成为区别于新兴国家的核心优势。
关税重构全球纺织产业链
2025年4月2日,对全球纺织市场来说是改变历史的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日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不只是中国,例如越南、孟加拉国等对美纺织出口大国都被征收了高额关税,全球纺织供应链运行一度出现中断。
在那以后,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新闻,某些以纺织出口为经济支柱的国家因为关税的原因经济遭受重创,短期的订单缺失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
纵观全球纺织产业链的几次迁移,背后往往少不了关税的身影,而类似的关税威胁,中国纺织产业在2018年早已感受过了,自美国对中国征收301关税以后,2019年中国纺织品对美国出口金额下降7%至426.23亿元,自那以后,中国纺织产业不断夯实基础,进行了一场结构性突围,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道路。
中国纺织业结构性突围
产业出海。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主要承担了一个生产者的角色,且把这个角色做到了极致,但如果想在产业链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仅仅只当一个生产者是不够的,当企业真真切切走出去,深入当地市场,与消费市场有了直接联系,才能为产品赋予更多的生命力。同时,近年来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有更多的余地来应对各种政策风险。因此2018年以后,借着RCEP、“一带一路”的东风,我国纺织产业开始加速出海,以越南为例,截至2025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越南的累计投资额已达到200亿美元。
全产业链建设。从一根丝,到一块面料,需要经历织造、染色、后整理等一系列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产品最终的质量,在过去,单个企业往往只负责完成一道工序,能够把控的往往只有自己生产的这部分质量,如果只是生产一些常规产品,对质量要求不高,这套模式的问题还不大。但但想要生产高质量、差异化的产品时,对误差的容忍度无限缩小,就需要对产品的各个生产阶段有全方位的把控。现阶段,中国纺织产业从上游的化纤产业,到中游的面料产业,再到下游的服装企业,已经刮起了一轮完善产业链的浪潮,这股浪潮为中国纺织产业向纺织产业价值链高地冲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智赋能。在AI、大数据等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想要在已经高度同质化的纺织行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以数据驱动生产,通过智能制造满足“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已成为纺织行业内一个重要的趋势。目前,行业数字化设备联网率约为50%。2024年,纺织企业入列5G工厂名录数量达30家。
厚积薄发待行情复苏
如果说海外的新兴纺织集群如同一座暖房,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不错的收益,但它的抗风险能力不足,如果遭遇了外部因素的干扰,容易遭受极为严重的冲击。而中国的纺织产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建设与积累,尤其是近些年的结构性突围后,已经成长为了一片完整的生态系统,能够在遭受外部压力的时候展现出独一无二的韧性。
今年夏季,在纺织行业传统淡季中,面对外有关税壁垒,内有高库存,高产能的严峻局面下,中国纺织产业在国家反内卷的精神指导下,上下游均较好地控制了开机率与产量,库存也维持在可控范围之内。
近期,随着纺织行业传统旺季的到来,订单逐渐开始走强,市场又重新焕发了活力,织机、染厂开机率快速回升,市场上询盘打样明显增多,纺织企业在历经风雨之后,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