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在全球消费需求偏弱、国际贸易摩擦持续、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反复等多重压力下,依然实现了出口额1439.8亿美元、同比增长0.8%的成绩。这一结果来之不易。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下单谨慎、部分东盟国家需求放缓的情况下,行业通过加快市场多元化、优化生产布局、灵活调整订单交付方式,将被动应对外部环境转化为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行动,从而推动出口逆势增长。
8月12日中美双方宣布互暂停部分高关税90天,为行业提供了短期缓冲期,而6月至8月的出口表现将直接影响全年走势。事实证明,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纺织企业主动出击,已成为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
积极调整产品与生产布局
上半年,尽管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在3月快速增长后有所放缓,但行业整体依然保持了出口额小幅增长的态势。其中纺织品出口增长1.8%,服装出口仅小幅下降0.2%。这背后,关键在于企业通过优化生产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来适应需求变化。
而在美国市场关税暂缓期内,加快处理订单、集中发货,以在有限的窗口期内最大化出口机会;而在东盟、南亚等地需求减弱时,灵活调整纱线、面料等中间品出口比例,以减轻下游需求收缩的冲击。
此外,从产品结构变化看,纱线、面料、家用纺织品等出口额分别增长6.4%、2.2%和0.2%,且出口数量普遍呈现两位数增长。这表明企业在单价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出口量、保持市场份额来对冲价格下行的影响。生产端的主动调整,使得企业能够在价格承压、需求波动中依然保持基本盘稳定。
加快市场多元化布局
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下降5.1%,对东盟下降5.7%,而对欧盟、日本分别增长8.1%和1.2%,对“一带一路”国家增长0.8%。这种结构变化反映出,市场多元化已成为行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重要抓手。
尤其是在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中,欧盟市场凭借需求稳定、供应链便利化程度高,成为承接部分对美出口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对欧盟的服装出口额增长11%,出口数量增长12%,显示出这一市场的潜力与韧性。
在新兴市场方面,非洲、拉美等地对我国纺织品的需求正形成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对尼日利亚出口增长36.3%,对智利增长21.8%,对巴基斯坦增长35%,体现出“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在行业出口中的支撑作用。这种主动调整市场结构的策略,有助于分散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使出口增长动力更加多元和稳定。
顺应国际需求变化
纺织服装出口的季节性特征明显,6月至8月是秋冬服饰与节日消费品的集中出货期。今年在美国采购商下单谨慎、在手订单减少的情况下,企业通过主动调整订单结构、精准安排生产周期,确保关键时段的交付能力。
利用美国暂停高关税的90天窗口期,集中交付前期延迟或暂缓的订单,从而推动5、6月份服装出口环比分别实现增长12.4%和保持正增长。
同时,在价格压力持续的情况下,企业在交付节奏上更加注重与买方需求的匹配。针梭织服装在上半年出口单价略有上涨0.2%,表明部分企业通过提高附加值、增加功能性或设计感来抵御单纯价格竞争。
灵活的订单管理,不仅帮助企业在波动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也为下半年出口打下了较为稳固的基础。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在上半年实现逆势增长,既得益于国际环境中出现的阶段性缓和因素,更得益于行业从“被动承受”转向“主动适应”的转变。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