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议家之言>>正文

关税重压下逆势增长!纺织企业的“抗压能力”有多强?

来源:任萍 | 作者:任萍 | 时间:2025-08-15 09:08:48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今年上半年,纺织行业在国际环境复杂动荡、经贸秩序重构、消费疲软与关税壁垒升级的多重压力下,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我国纺织企业却以前瞻布局、技术深耕与市场韧性开辟出一条独特的突围之路——内需深耕筑牢根基,外需破局技术创新,生动诠释了行业在不确定性中的攻守哲学。

内需深耕:筑牢根基,激活增长动能

稳固的内需市场,是纺织企业抵御外部波动的底气。上半年,纺织企业通过强化内部供应链韧性、推动技术与文化融合、加速柔性制造升级,将内需市场转化为战略转型的坚实起点。

1、功能性面料抢占高端赛道

随着户外露营、城市骑行等场景的持续渗透,功能性面料成为品牌竞争的重要战场,纺织企业纷纷聚焦细分领域,通过技术迭代构建差异化壁垒。例如,立新集团研发的吸湿速干、抗菌抗UV等功能性面料,在符合欧盟REACH环保标准的同时,又能满足严苛的品质稳定性要求,顺利敲开了安踏等国内头部运动品牌的供应链大门。

2、文化+科技融合开辟新赛道

在国潮消费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将文化底蕴与现代工艺深度融合,成为纺织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的有效路径。罗曼罗兰推出的中国地理、中国历史国潮面料系列,创造性地将丝绸之路文化底蕴与拓印工艺融合,既满足Z世代个性化、文化内涵需求,又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品牌溢价能力,让面料从“承载功能的载体”进化为“传递文化的媒介”。

3、柔性供应链破解库存痼疾

针对内需市场库存积压与交付周期长等痛点,构建柔性供应链成为打破这一僵局的关键。罗曼罗兰通过数字化改造构建了“快速响应”能力,借助大数据色彩预测+模块化智能生产线+3D虚拟成衣系统,成功实现小批量、多品种订单的快速交付,将从设计概念到成品交付的周期缩短近40%,既破解了库存痼疾,又提升了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外需破局: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并重

尽管全球消费不振、美国“对等关税”等不确定性加剧,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逆势增长0.8%,彰显出产业链韧性。纺织企业通过布局新兴市场、强化技术优势、全球化产能重构,实现了从“被动承压”到“主动突围”的转变。

1、新兴市场成增长新引擎

面对传统欧美市场需求收缩,多元化布局成为破局的必然选择。明斯克深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早在去年底便将目光投向中东,提前布局建立本地化合作网络,前6个月出口额同比激增297%,中东地区订单占公司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当美国忙着加税的时候,明斯克的订单遍及印度、泰国、俄罗斯、巴林......生动诠释了“中国制造”的吸引力。

2、贸易壁垒下构筑生存护城河

在应对贸易壁垒时,不可替代性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明斯克出口美国的游艇防晒面料、医疗用尼龙布,即使在关税超过100%时,客户仍坚持收货。同样的,罗曼罗兰的智能冷胀面料能“遇冷膨胀、遇热收缩”,自动调节保温性能,独特的创新性让美国客户主动提出“所有关税我们来付”。当产品形成“人无我有”的绝对优势时,贸易壁垒不攻自破。

3、全球化布局实现有机衔接

面对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不少纺织企业通过全局化的稳健布局实现有机衔接。在此过程中,头部企业以“出海建网”为核心策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而中小企业则通过“入网借力”降低出海门槛,依托产业集群的跨境生态实现高效协同。这种“大企业建网、中小企业入网”的全球化布局,让产业链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高效联动。

从内需市场的精耕细作到外需领域的逆势突围,我国纺织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不确定性中永远蕴藏着破局的机遇。未来,随着绿色制造深化、数字技术渗透与全球资源整合加速,我国纺织业必将在“双循环”格局中,从“规模领先”迈向“价值引领”,以更从容的姿态编织属于东方的独特经纬。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蒋瑶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8(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