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如同一剂强心针,为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该方案明确将纺织机械的智能化发展纳入重点任务范畴,这不仅是推动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支撑纺织行业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对纺织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纺织机械智能化的重要意义
机械工业作为为国民经济发展等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其数字化转型关乎众多行业的发展命脉,纺织行业便是其中之一。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纺织机械作为纺织行业生产的核心装备,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决定了纺织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纺织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纺织机械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智能纺织机械能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柔性化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例如,智能纺织机械可以根据不同的面料材质、款式要求,自动调整生产参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同时,智能纺织机械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方案》将纺织机械智能化发展纳入重点任务,为纺织机械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指明了方向,也为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这意味着纺织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有望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
《方案》对纺织机械行业的影响
技术研发方面:
《方案》提出加快新型工业软件研制,支持工艺等技术知识软件化,开发一批工业APP等举措,将极大地推动纺织机械生产工艺的数字化升级。在传统的纺织机械生产中,工艺技术多依赖于技术人员的经验积累,难以实现标准化、数字化传承。而通过将工艺等技术知识软件化,开发出相应的工业APP,可以将复杂的工艺参数、操作流程等转化为数字化的程序,实现生产工艺的精准控制和快速复制。
例如,针对纺织面料的染色工艺,开发专门的工业APP,将染料配方、温度、时间等参数进行数字化设置和优化。生产企业只需输入面料的材质、颜色要求等信息,APP就能自动生成最佳的染色方案,并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染色质量的稳定性。这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对技术人员经验的依赖,还能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质量问题。
此外,新型工业软件的研制还将推动纺织机械的智能化设计。通过三维建模、虚拟仿真等技术,在计算机上完成纺织机械的设计、装配和性能测试,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同时,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机械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生产制造方面:
《方案》设定的发展目标中提到,到一定阶段,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这一目标将推动纺织机械企业加快智能工厂的建设,实现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智能工厂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例如,在纺织机械的零部件加工环节,工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完成焊接、打磨、装配等重复性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控制系统,实现对生产环境的精准调控。
同时,智能工厂还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设备的故障风险,提前安排维护保养,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对生产订单数据的分析,可以合理安排生产批次和生产进度,提高订单的交付率。
随着《方案》的深入实施,纺织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将取得显著进展。未来,纺织机械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纺织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智能工厂将成为纺织行业的主流生产模式,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智能化管控。
总之,《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出台为纺织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纺织行业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克服面临的挑战,不断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纺织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