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议家之言>>正文

一边“去库”,一边“抢货”!纺织市场分化加剧,哪些品类正在逆势突围?

来源:任萍 | 作者:任萍 | 时间:2025-08-11 10:46:19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近期,纺织市场分化日趋明显,一边是常规品种需求疲软,另一边却是差异化产品热度上升。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全球消费观念向健康、可持续方向转变以及国内消费升级深化的双重驱动,推动纺织产业链从成本竞争向品质、功能和环保竞争转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常规低迷,差异化产品成为亮点

当前,纺织产业链整体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下游织厂开机率普遍下滑,常规面料库存压力较大,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然而,差异化产品却逆势上扬,客户来样分析报价明显增多,莱赛尔、粘胶、亚麻等差异化产品成为市场亮点。

其中,人棉(棉型粘胶纤维面料)因其柔软、透气、吸湿性好且价格亲民的特点备受欢迎,广泛应用于衬衫、裙子、家居用品等领域,部分纺织企业通过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后整理工艺(如水印花、数码印花、起皱、烫金等),打造出多元化、时尚化的产品矩阵,使其成为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品类。

莱赛尔面料凭借其柔软顺滑、吸湿透气、强度优良以及环保健康等特性,在工装、高端服装及家纺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

据相关人士表示,“从3月开始,莱赛尔需求呈回暖趋势,纺纱用莱赛尔需求明显增长;从4月下旬开始,生产企业供货紧张。伴随纺织下游企业备战‘6·18’年中大促,非织造用莱赛尔供货也变得紧张起来。5月,莱赛尔现货甚至一货难求。”


消费驱动,有机、再生订单常态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有机、再生纺织品订单逐渐趋于常态,成为产品研发的重要趋势。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对有机棉、再生纤维素纤维(如再生涤纶、再生粘胶等)以及可持续生产工艺的关注。

许多品牌将环保作为产品的核心卖点,从原料采购到生产过程都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如GOTS(全球有机纺织品认证标准)、GRS(全球回收标准)等认证。

在供应链端,有机棉种植采用天然肥料、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再生纤维则通过回收废旧纺织品或塑料瓶等进行再加工,不仅减少资源浪费,还降低了碳排放。

当前,全球环保政策的收紧形成强大倒逼机制,下游服装企业逐步增加了对有机、再生面料的采购比例,尤其在欧洲、北美等市场,环保型纺织品的需求尤为突出,ZARA等快时尚品牌供应链中有机、再生订单明显增多,国内电商渠道也加大了相关产品的推广力度,混纺交织的有机再生类产品询价不断,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需求强劲,麻类面料走出独立行情

现阶段,麻类面料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成为少数表现强势的子行业。麻料为何如此火爆?相关人士表示,无非是原料供应不足和需求表现强劲引发的连锁反应。

近年来,麻料热潮席卷了整个服装界。从高级定制到时尚快反,麻料迅速成为设计师和品牌的宠儿,被大量运用于各类服装上。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快时尚品牌的加入,更是将麻料产品推向了更为广泛的消费群体,引发了消费者对麻类产品的购买狂潮。

随着秋冬季节临近,欧洲服装品牌为补充库存,增加了对含麻坯布的采购,成为麻类面料需求的重要驱动力,带动国内常规麻类坯布小批量走货,这些坯布主要用于制作休闲衬衫、裤料等秋冬服装。

同时,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化生活方式的追求促使内销市场对麻类面料的认可度提高,进一步消化了市场供应。

尽管麻料有着诸多优点,但其原料供应却面临着严峻挑战。目前,国内麻类原料的供应能力依然有限,大部分仍需依赖进口,原料法国打成麻报价维持3.9-4.1美元/kg,布厂常规坯布库存仅7-10天,贸易商需先锁现货方可签约。


当常规面料仍在去库存的泥沼中挣扎,差异化产品却已勾勒出纺织业的新增长曲线。

这场市场分化的背后,是消费逻辑的根本变革——从“能用”到“好用”,从“便宜”到“可持续”,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纺织产业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构。

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纺织业的未来不在规模扩张的老路,而在价值创造的新途。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任萍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8(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