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普降:龙头亦难幸免,“两极分化”成伪命题
国家统计局7月27日数据显示,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而纺织业降幅高达8.1%,远超平均值。这不仅反映了中小企业的困境,更戳破了“大型企业行情会好”的预期。
近期多家纺织上市公司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印证了行业性困局,其惨淡程度甚至超过统计均值:
富春染织:净利预降80.85%-86.83%
吉华集团:净利预减95.60%
华纺股份:预亏3400万-4000万元
如意集团:预亏7800万-1.08亿元
际华集团:预亏6000万-8000万元
太平鸟:净利预降55%左右
龙头企业普遍预降或预亏的事实,深刻说明纺织行业已至“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艰难境地。
根源:深陷“以价换量”白热化,微利时代成常态
市场现状的核心概括就是“以价换量”,且在今年上半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去年上半年已现“薄利多销”端倪。进入下半年,下游客户对低价阈值提高,原有价格吸引力减弱。为争夺订单,纺织企业被迫报出前所未有、甚至低于成本的“地板价”。这种以往只在抛货时出现的离谱价格,如今已成为常规操作。另外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加剧了内卷。原本面向美国市场的面料转向内销,迫使更多企业卷入价格战,“不卷也得卷”。
破局之望:夏季大减产能否带来转机?
下半年能否走出“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关键因素在于供需关系的改善。当前困局根源在于产能严重过剩与下游需求不足导致的供需失衡。
今年夏季,纺织行业经历了规模空前的集中停产潮。传统集群开机率跌至5成左右,较往年同期下降1-2成;新兴市场下滑更甚。众多常年不停产的老牌企业也加入了减产行列。
大规模、长时间的减产将显著放缓淡季坯布库存的累积速度。若下半年市场需求如期回暖,夏季的强力“去产能”行动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压力,支撑坯布和面料价格企稳甚至回升。
长远之道:产能优化与行业自律
然而,仅靠短期减产难以根治顽疾:产能过剩是长期挑战,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避免恶性竞争是关键,要长久维持合理的布价和行业健康,纺织企业亟需在行业内建立起一道“防火墙”——即形成避免恶性价格战、追求质量与差异化竞争的共识与自律机制。
2025年上半年,中国纺织业在深度调整中经历阵痛。夏季的“休克式”减产为下半年市场带来一丝曙光,但行业真正走出困境,既需要市场需求的实质性恢复,更需要企业自身在产能优化和竞争策略上做出根本性转变,告别“以价换量”的囚徒困境。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