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议家之言>>正文

美国对越南征收20%关税!内需潜能成为新支点!

来源:中国绸都网 | 作者:仲正平 | 时间:2025-07-30 13:14:01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2025年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对所有越南出口商品征收至少20%关税,凡被判定为“转口”的商品加征至40%,而美国出口至越南的商品则不征关税。这一分层征税政策在全球范围引发震动,尤其对中越之间存在密切产业关联的中国纺织业而言,影响深远。


订单波动与供应链重组


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高额关税,使得原本依托越南作为中低端纺织品出口中转地的模式受阻。过去几年,部分中国纺织企业将生产环节从国内迁往越南,以借助其贸易便利与低成本优势绕开对中国商品的高税收壁垒。如今,该路径成本骤升,势必影响跨境订单的走向。


从表面看,部分流向越南的出口订单有可能重新回流中国,这对于沿海地区依旧保留完整纺织产能的企业而言,似乎是一次短期利好。但从长远看,订单是否真正回流中国,还需考量多个因素:一是中国本土的人力、土地及环保成本持续上升,接单竞争力已不如以往;二是一些国际采购商可能会跳过中越两国,直接寻找其他关税政策更优、生产成本更低的替代市场,如孟加拉、柬埔寨等国。


因此,对中国纺织企业来说,简单寄希望于订单“回流”并不可取。更务实的做法,是以此次供应链扰动为契机,审视自身的产能布局、交付能力和柔性制造水平,并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多地生产、多元分散”的抗风险格局。


转口贸易路径被封堵


美国此番特别强调,对“经越南转口”的商品征收40%惩罚性关税,目的直指近年来兴起的“避税加工”模式。在此模式下,中国部分纺织产品在越南完成简易组装或更换产地标识后,借道越南出口至美国,从而绕开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这种做法虽在操作上具一定可行性,但始终存在合规风险与政策不确定性。


此次“分层关税”政策落地,意味着美国海关将加大对原产地的核查力度,严查转口贸易中的“实质性加工”标准。一旦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被美国认定为“非实质加工”,则将面临高达40%的征税,极大增加企业成本,甚至影响其长期信誉与海外拓展空间。


对于依赖此类出口通道的中国中小纺织企业而言,这将带来沉重的合规与成本压力。未来,企业必须更加重视贸易合规性与透明性,规范原产地标识、优化报关流程,甚至调整海外工厂的工艺环节以确保“实质性加工”的成立。此外,从国家层面看,也需加强对企业跨境贸易的引导与监管,避免个别企业的“擦边操作”引发系统性贸易摩擦。


内需潜能成为新支点


外部市场的不稳定,实际上也促使中国纺织行业更加重视内需市场的深度挖掘。当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随着国民消费结构升级,对高品质、功能性、绿色环保等纺织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为出口受限背景下的企业转型提供了重要支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国产高端纺织材料与技术加速崛起。在如碳纤维、可降解材料、智能纤维等细分赛道,中国制造已逐步从“模仿跟随”转向“自主研发”,部分产品已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通过推动国产替代与产业链上移,不仅能有效应对关税压力,也有助于在国内市场建立更稳定的竞争优势。


此外,中国政府在政策上也鼓励“双循环”,提供了资金支持、平台搭建与渠道资源整合等一系列便利措施。纺织企业可以借助这波“政策风口”,加强与本土服装品牌、设计机构、电商平台的协作,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产品在国内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可以预见,出口受限将迫使更多企业从“外需导向”向“双循环驱动”转型,把目光投向更具可持续性的内需市场与区域市场。此举不仅有助于分散外部冲击,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美越之间的“高关税协议”已不仅是双边贸易的一纸文书,而是全球产业链再平衡中的一次重大信号。风浪来袭之时,正是砥砺航行之际。唯有以长期主义的眼光看待变局,才能在全球贸易结构调整中把握先机,推动中国纺织业由“世界工厂”迈向“全球品牌”的升级之路。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仲正平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8(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