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迎来深刻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要保持其合理比重,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
2025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接连取得突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澎湃动能。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行业正处在由“大”向“强”跃升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在纺织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方面呈现积极态势,正以“向新而行”的实际行动筑牢中国制造的根基。
纺织装备加快迭代
纺织行业历来是装备制造与产业实践深度结合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数字化控制等技术广泛应用,纺织机械设备加速更新换代,极大提升了纺织生产的效率、精度与柔性。当前,无论是智能喷气织机、自动化染整生产线,还是数字印花、智能仓储系统,均标志着我国纺织业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这种设备端的更新不仅降低了能耗、减少了人工依赖,也为行业实现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特别是在“双碳”目标牵引下,纺织行业对高性能、高效率、低排放的装备需求日益增强。部分关键环节如精密纺纱、智能分拣、绿色印染等,已不再依赖进口设备。持续的装备国产化替代进程,正是“中国制造”向核心技术纵深推进的一个缩影。这不仅体现了制造能力的内生性增强,也显现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综合成效。
新工艺新材料加速渗透
推动中国制造不断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增强产品附加值。在纺织行业,这一趋势尤为明显。近年来,随着科技纺织、功能性面料、可持续原材料的应用逐渐普及,行业产品结构显著优化。无论是应对极端气候的温控材料,还是具备抗菌、防紫外等特殊功能的服装面料,均体现出技术含量与市场价值的同步跃升。
当前,围绕“以新促优”,纺织行业正不断挖掘新材料潜力,拓展高性能纤维、复合功能性面料、可降解环保纤维等新赛道。这些新工艺、新产品的迭代推出,标志着中国纺织不再满足于出口初级制品,而是通过差异化与功能化增强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种附加值的提升并非个别产品突破,而是源自整个制造体系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
产业集群协同升级
中国纺织制造的另一显著优势在于其完整产业链和集群化布局。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国家大力支持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纺织行业也积极响应,通过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赋能、区域协同联动等方式推进产业系统升级。
从产业链角度看,纺织行业已在多个重点区域形成纺纱—织造—染整—成衣—物流的闭环链条,不仅极大压缩了生产周期,也为行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支撑。从平台建设角度看,通过打造区域智能制造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绿色制造基地等举措,行业正在逐步建立起以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配套为核心的新型制造体系。这种系统性升级路径,正是制造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制造竞争力“由点及面”提升的关键。
制造业之于国家,是安邦定国之基、转型升级之要。纺织制造虽属传统行业,但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的牵引下,正焕发出新生机。今年上半年,中央持续释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信号,强调“要用科技为现代制造业发展赋能”,并将制造业合理比重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眼未来,中国纺织制造要坚定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设备更新、材料突破、工艺迭代和产业协同,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路径上不断前行。只有持续夯实制造基础、培育新质生产力,纺织行业才能在世界产业变革大潮中稳稳立足,为中国制造筑牢强国根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坚实支撑。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