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交织的背景下,我国纺织行业展现出了强劲的韧性与活力。
今年上半年,行业呈现出生产稳增、消费和出口温和前行的态势。同时,在一系列挑战中积极调整,孕育出新的发展契机。
生产稳增,消费、出口温和前行
出口方面,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对外贸易承压之下总体平稳。以美元计,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1439.8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纺织品出口70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服装出口734.6亿美元,同比微降0.2%。
以人民币计,上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10348.2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纺织品出口5068.1亿元,同比增长3%;服装出口5280.1亿元,同比增长1%。
生产方面,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纺织行业主要产品生产稳中有进。1-6月,纺织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1%,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主要产品中,化学纤维累计产量4236万吨,同比增长4.9%,延续良好增势;布累计产量154亿米,同比持平,保持稳定输出。行业生产端整体呈现“传统品类稳规模、化纤品类扩增量”的特点。
此外,消费市场也在结构调整中逐步回暖,1-6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累计7426亿元,同比增长3.1%,延续一季度以来的温和增长态势。线上消费方面,实物商品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1.4%。
危中寻机,行业调整孕育新契机
一、经营节奏调整激发企业灵活性
上半年“黑天鹅”事件频发,如美国关税政策朝令夕改、胡塞武装封锁红海、伊朗以色列冲突等,打乱了纺织企业正常生产节奏。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促使企业去构建更具弹性的运营体系,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安排以及市场风险预警机制。例如,一些纺织企业加强了与供应商的深度合作,签订更具弹性的供应合同;部分则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更精准地预测市场需求波动,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这种调整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挑战,但长期来看,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将变得更加灵活和稳健。
二、订单集中推动行业整合升级
全球订单中,美国优质订单今年更加集中于大企业,散单减少。这一变化让原本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小企业积极寻求新的市场机会,进军其他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内部竞争加剧,进而推动了行业的整合与升级。中小企业为了在新市场中立足,不得不加大在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投入。一些纺织企业通过技术研发,推出具有特色功能的面料产品,满足新兴市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部分则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大企业凭借资源优势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更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推动整个纺织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以价换量倒逼企业提升价值
目前下游市场处于以价换量阶段,出货量增长但利润被压缩。然而,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维持市场份额,保持生产的连续性。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纺织企业通过降低价格吸引客户下单,让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转,避免设备空置和员工流失,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营。同时,出货量的增长也为企业带来了规模效应的可能。随着产量增加,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优化等方面有更多的谈判筹码和改进空间,可以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从长远来看,企业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积累资金和经验,加大在研发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步摆脱单纯依赖价格竞争的局面,向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转型。
回看上半年,纺织行业的表现可圈可点。面对“黑天鹅”事件,企业调整经营节奏提升灵活性;订单集中的趋势,也倒逼行业加速整合升级;“以价换量”策略则为企业保住了市场份额与生产连续性。这些积极变化,共同构筑起行业发展的坚实根基。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