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末以来,涤纶长丝价格“跌跌不休”。6月25日-7月21日,涤纶POY150D价格从7225元/吨下跌至6550元/吨,跌幅为9.34%;FDY150D的价格从7450元/吨下跌至6800元/吨,跌幅为8.72%;DTY150D的价格从8450元/吨下跌至7800元/吨,跌幅为7.69%,价格已逼近4月时的历史低位。
然而,上周末至今,涤纶长丝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7月22日,涤纶长丝POY、FDY产销持续放量,尾盘时,样本企业产销率已达521.1%。同时,价格走势也逐渐止跌企稳,7月23日更是出现了多次封盘涨价的情况,且此轮涨势一直持续到了7月24日。
成本端:上游存在一定支撑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呈现出震荡运行的态势。原油作为涤纶长丝生产的重要上游原料,其价格波动对整个产业链有着深远影响,将直接影响以原油为基础衍生出的PTA、MEG等涤纶长丝生产所需的原料。
PTA方面,近期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从供应端来看,PTA整体供应较为充足。不过,部分PTA装置因检修等原因,存在一定的供应收缩预期。从成本传导角度,近期,由于市场认为欧盟对俄制裁影响有限,且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需求忧虑仍存,国际油价下跌,这使得PTA成本端支撑减弱。从需求端看,聚酯综合产能利用率为86.41%附近,7月瓶片和短纤进入检修周期,对PTA需求有一定支撑。
MEG方面,近期国内供应端意外频发,部分企业产量有不同程度下修,海外MEG进口量较此前预期也有明显下调。而从需求端来看,按照测算,7-8月平衡表将由明显过剩变为小幅去库存,9月份为动态平衡。在显性的库存低位下,近端情绪可能因此发生变化,市场商谈价格将会出现一波反弹走势。
需求端:下游开机率趋于稳定
从需求端来看,下游织造开机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波动后,目前基本稳定下来。进入传统淡季以来,织造企业开机率明显走低。绸都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样本内织造企业开机率为65.5%,下滑趋势较前期进一步放缓。
一方面,淡季氛围愈发浓厚,工厂坯布库存不断累积,企业为缓解资金周转压力不得不减少生产;另一方面,进入7月下旬,大部分该减停产的企业已完成调整,剩下仍在开机的企业大多经营状况良好,且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源,对原料价格看法也较为积极正面。
因此,后续下游织机开机率下调的空间或较为有限,对涤纶长丝市场的支撑逐步趋于稳定,此前浓厚的看空情绪也将有所缓解。
供应端:主流厂家减产效果显现
近期,涤纶长丝的库存压力相较前期呈现缓和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主流厂家严格落实减产计划。面对市场的严峻形势,主流厂家主动采取收缩供应的策略,以平衡供需关系。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POY库存已降至20天左右,较7月上旬减少约7.5天;FDY库存回落至30天附近,较7月上旬下降10天左右;DTY库存虽仍处于相对高位,约42天左右,但较7月上旬也减少了4.48天。这一变化表明,行业主动去库存策略已初见成效,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前期,由于涤纶长丝价格持续下跌,整个行业陷入了亏损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工厂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以降低运营压力。虽是无奈之举,但减产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了行业内的库存增速,部分规格产品甚至出现了小幅去库的良好现象。
综合来看,短期内,预计市场仍将维持低位震荡格局。真正的市场转机可能要等到“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届时需求能否实质性回暖将成为关键。在此期间,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机会,如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新兴市场等,以提升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谨慎应对市场挑战,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