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纺织行业的订单复苏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以青岛、张家港等地的棉花贸易企业为例,保税巴西棉、澳棉的询价和出货量在关税缓冲期内有所回升,但美棉却因 25% 的高关税而 “无人问津”。这种分化直接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端:规模以上纺企的开机率止跌回升,而中小企业的限产势头却愈演愈烈。国际纺联(ITMF)的调查数据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 全球纱线厂家的开机率高达 81%,而功能性纺织品和家纺领域却持续低迷。这种 “剪刀差” 的背后,是高端产能对市场变化的快速适应能力,而低端企业则因技术落后和成本压力被迫退出竞争。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快讯,今年1-4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904.7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纺织品出口45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服装出口446.2亿美元,同比减少1.5%。
以人民币计,1-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6495.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纺织品出口3291.7亿元,同比增长4.9%;服装出口3203.7亿元,同比微降0.5%。
今年前四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体运行平稳,纺织品出口延续增长态势,服装出口仍承压下行。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外需复苏基础不稳,行业外贸发展不确定性上升。在此背景下,纺织外贸企业需紧贴形势变化,积极调整经营策略,聚焦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韧性,深挖区域合作潜力,加快融入RCEP、“一带一路”等重点市场;同时,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数字贸易等新动能深度融合,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外贸稳中提质的基础。
2025 年,纺织企业的成本压力不仅来自原材料,更来自政策环境和汇率波动。4 月中国棉花进口量同比暴跌 82.2%,内外棉价差扩大至 1248 元 / 吨,这让依赖进口棉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与此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进一步挤压了出口利润,而美国对华小额包裹关税的调整(从 120% 降至 54%)虽然带来短期利好,但长期来看,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仍是 “少数玩家的游戏”。广东轻工纺织产业的数据显示,2024 年行业利润总额增长 10.9%,但细分领域中,非织造布的利润率仅为 2.4%,绳、索、缆行业更是因成本增速过快导致利润增速收窄至 4.4%。这种成本与利润的失衡,正在加速行业洗牌。
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的 “分水岭”
在低端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以广东为例,2024 年高附加值产品和出口表现较好的企业盈利显著提升,而传统低端制造商的利润空间则被进一步压缩。桐昆集团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趋势 —— 通过一体化装置将成本砍到行业最低,其人均产值提升了 2.8 倍。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仍停留在 “十年前”,既无法满足市场对功能性面料的需求,也难以应对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的行业趋势。这种技术鸿沟,正在将纺织企业推向两个极端:要么升级,要么淘汰。
全球贸易摩擦的 “蝴蝶效应”
中美关税政策的反复对纺织行业的影响远超预期。尽管《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将双边关税水平回调至 2025 年 4 月前的状态,但美国对华溯源棉制品的限制仍让许多中小企业 “望洋兴叹”。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东南亚和墨西哥对转口贸易的严控,使得中国纺织品的间接出口难度陡增。这种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不仅推高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也让缺乏国际布局的中小企业失去了最后的生存空间。相比之下,头部企业则通过 RCEP 和 “一带一路” 市场拓展,逐步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2025 年的纺织行业,不是技术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 “适者生存” 的残酷游戏。高端产能的订单回暖与低端企业的生存危机并存,成本压力与技术升级的博弈愈演愈烈,全球贸易摩擦与区域合作的红利此消彼长。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