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华语头部媒体凤凰网深度报道盛泽镇,以下为报道全文:
“五一”广交会上,“盛泽军团”格外瞩目——36家纺织企业携最新成果亮相,占据第三期吴江区参展企业的半壁江山。这场商贸盛会,折射出“千年绸都”的蓬勃生命力:从明嘉靖1522年“盛泽绸市”开市,到世界级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在此崛起,这座“中国纺织名镇”千百年来兴盛不衰。
如今的盛泽更非寻常。恒力、盛虹两大世界500强企业扎根于此,打通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完整供应链,并协同2500余家纺织企业振翅高飞。一丝成“链”酿新机,今年一季度,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226.65亿元,同比增长9.8%。
“开门红”的背后,是传统织机在数字浪潮下的智慧转型;是“面料之都”在国际舞台上的时尚破圈;是盛泽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全链条“绿色新生”;是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里“跳跃”的基因代码……在盛泽,纺织业正披上科技、绿色与时尚的新裳,与合成生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相映生辉。
丝路未老,绸都正新。盛泽用一匹布讲述的,不仅是衣被天下的过往,更是经纬交织的未来,和中国制造的无限可能。
求新求变,破局新生
在许多人眼中,纺织业是“传统”的代名词——织机轰鸣、布匹堆积、工人穿梭。而盛泽,却以颠覆性的创新姿态,将纺织业演绎成一场科技、时尚与数字交融的现代变革。
以恒力集团为例,这家以纺织起家的企业,用2000余件专利筑起了行业的技术壁垒。从全球首个全加氢工艺炼化体系,到纳米级抗菌的“酷康纺”生态面料,恒力将传统纺织的边界拓展至能源、新材料甚至船舶制造领域。其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不仅刷新了全球石化行业的建设速度,更以“一滴油到万物”的产业链,打破了高端原料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盛泽的野心不止于单个企业。
随着盛泽东方纺织城二期开业、三期启动,一个集商贸、仓储、设计于一体的纺织生态圈已然成型;占地超百亩的金伦国际产业园,一期计划引入260台机器,二期440台,总计划引入700台进口喷气织机和30家上下游企业。,推动生产从“劳动密集”转向“智能集约”;盛泽码头二期的“散改集”模式,打造高效江河联运体系,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在这里,传统分散的作坊式生产被现代化园区取代,低端代工升级为高附加值定制,粗放制造蜕变为绿色智造。产业集群的“化学反应”,让盛泽织造从“规模领先”迈向“价值领跑”。
纺织集群踏浪数字经济大潮,盛泽的每一块面料都能在“云端”找到舞台。盛泽与腾讯云联手打造的“云纺城”平台,将线下商贸公司搬上数字展台。品牌打造、商机挖掘、精准运营……这些服务让盛泽面料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云端有展位、全球有订单”。
当科技与数字夯实产业根基,盛泽企业更将“实用”与“美学”融合,让面料成为时尚创意的载体。
亚洲冬运会开幕式上,爱帝绣品的激光绣花面料让各国演员的服饰闪耀舞台;泉州时尚周上,“盛泽织造”区域品牌以功能性面料惊艳头部运动品牌;曾登上北京国际时装周秀场的紫荆花纺织,又推出了一款“拳头产品”——Radi-Cool辐射制冷降温面料……
科技、绿色、时尚、舒适,不断进化的“盛泽织造”享誉长三角、享誉世界。今年的上海面辅料展上,“盛泽展团”以4650平方米的参展面积、16亿元意向订单,上演了沪苏湖高铁“半小时经济圈”的接单奇迹;而在巴黎TEXWORLD春季展,42家盛泽企业携千款面料登场,让“中国原创”成为国际买家的焦点。
从明清时期“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盛景,到如今“世界纺织看盛泽”的底气,这座小镇用求新求变的魄力,织就一条通向未来的新丝路。
绿动丝路,美美与共
工业废气能织出衣服?这个看似科幻的问题,在盛泽早已有了答案。
走进盛虹集团的智能化车间,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正通过全球首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乙二醇—功能性聚酯纤维”绿色产业链完成华丽蜕变。通过这种创新工艺,盛虹可以直接将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纤维级乙二醇,进而制成具备良好弹性且防紫外线的碳捕集纤维。根据测算,每吨纱线可消耗320千克二氧化碳,碳排放比传统工艺降低28.4%。
当“碳捕集纤维”几个前沿字眼现身于服装吊牌,人们感知的不仅是面料的独特,更是一个传统产业向绿而生的决心。
有趣的绿色实践还有更多。那些被随手丢弃的塑料瓶,在这里经历着堪比“凤凰涅槃”的再生之旅:通过全球领先的再生纤维生产线,塑料瓶被切割、熔融、拉丝成聚酯纤维,8-10个瓶子就能制成一件T恤衫。这项技术让盛虹年处理360亿个废弃塑料瓶,减少130万吨碳排放,更催生了覆盖抗紫外线、抗菌等几十种功能的再生纤维产品矩阵,成为国内外30多个品牌商的指定原料。
在盛泽,向“绿”而生绝非单个企业的孤勇探索,而是整个产业集群的系统性变革。
印染是提高纺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最直接的环节,但同时又是能耗、水耗及排污量最集中的环节。近年来,吴江通过“工业上楼”集群发展模式,将分散的印染企业整合为四大功能集聚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能级跃升。吴江72家印染企业入园进区后,用地将缩减40%,亩均税收增幅超100%。正在建设中的盛泽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内,4层厂房鳞次栉比,厂房屋顶全部建设分布式光伏。
作为吴江最大的印染产业集聚区,该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印染企业入园项目(二期)于今年2月开工建设,盛虹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等8家印染企业搬迁入园,同时配套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助力盛泽进一步建设“废水尾水回用、污泥焚烧发电、电厂余热供汽、废布再生利用”的印染产业全链条绿色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打造国际一流(近)零碳现代化产业园区。
而今,绿色已成为这座纺织重镇的最美底色。一季度,盛泽PM2.5浓度同比下降6.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3%,平均每10天中有9.5天为“蓝天打卡日”。
产业焕新,生生不息
今年一季度,盛泽工业投资增幅达43.6%,这一成绩离不开盛泽纺织的强劲产业优势。近两年来,盛泽纺织企业对设备技术、环保、效率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纺机设备的更新迭代也提上了日程。
永康达喷织厂的蜕变便是典例:两年前规划的涡流纺车间,如今已从蓝图变为现实——10万平方米厂房拔地而起,490台喷气织机“上楼”运转,二期7亿元投资引入的138台涡流纺设备中,80台已投产。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
新吴、鼎盛、汉通等237家企业加入有机更新浪潮,总投资275亿元,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超8200亩:新吴项目13万平方米厂房已建半,汉通引入的丰田喷气织机让透气棉麻面料产能跃升,奕双5.3亿元打造的涡流纺纱基地正加速设备进场……
如果说企业的自主革新是内生动力的释放,那么重大项目的布局则是对未来竞争力的重塑。
正在加速推进的中集(吴江)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将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配套新材料、精密智造、高端纺机等,打造专业特色鲜明的高端产业园区,计划引进企业超75家,全部投用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
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这座4万平方米的“未来实验室”,以汰酷活细胞保护液等项目为起点,串联起生物医药研发链与纺织名城的跨界火花。
而隆晟新能源的“零碳工厂”更显雄心:新能源钒液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新型电力系统的开发与建设,让纺织重镇竞逐新能源赛道。这些非纺织类项目的落地,悄然勾勒出盛泽“一业引领、多元迸发”的产业生态。
项目的澎湃动能,在数据中愈发清晰:一季度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24.6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5.8%,其中9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13.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4.95%。
而不久前的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上,盛泽再揽13个项目,总投资89.85亿元,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
从新春到初夏,盛泽产业逐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在生长希望,每一次机器轰鸣都在叩响未来。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