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一则消息引爆油市。
6月8日周四上午,有媒体援引知情者消息称,美国和伊朗在美国本土的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接近达成一项临时协议,美国将豁免部分制裁限制,其中包括允许伊朗出口石油多达100万桶/日,以此换取伊朗承诺减少高浓缩铀活动,并继续同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合作。
消息传出后,国际原油期货盘中跳水。
美股早盘尾声时,美国WTI原油跌破70美元关口后一度逼近69美元,日内跌幅逾4.8%,布伦特原油曾跌至74美元下方,日内跌近4.4%,不但均抹平上周末沙特宣布自愿7月再减产100万桶/日以来的所有涨幅,而且跌至6月1日上周四以来盘中低位。此后,原油跌幅收窄到4%以内。
然而,在白宫否认相关报道后,油价跌幅迅速收窄,截至发稿,美油跌1.83%,布油跌1.46%。
白宫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表示:“这份报道是虚假的,具有误导性。任何关于临时协议的报道都是虚假的。”2015年4月,由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与德国组成的六国,在瑞士洛桑与伊朗签署了一项核协议,即伊核协议。
根据伊核协议,伊朗同意限制其铀浓缩活动,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和核查。作为回报,美国和欧盟等将解除对伊朗的制裁。2018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2020年1月,伊朗将军卡西姆·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遭美军无人机空袭暗杀,随后伊朗政府宣布暂停履行伊核协议。拜登政府上台后,伊核协议谈判一度出现转机,但自去年8月以来一直停滞不前。
油市6月份存在季节性偏强逻辑
整体来看,近期国内外原油市场呈现振荡偏强的态势,从前期表现来看,多次反弹均未能形成突破,其中布伦特原油短期未能有效突破79美元/桶关口,同时又呈现明显的抗跌属性。
“从驱动因素来看,上周日欧佩克+会议再度重申减产,其中沙特再次额外减产100万桶/日,这令市场对于供应端收缩仍存在强预期。在此背景下,油价整体偏强。不过价格反弹未能有效突破意味着减产对油价支撑的边际效用在递减。从会议决议来看,欧佩克+内部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分歧,延长减产时间以及沙特独立额外减产,而不是再度联合额外减产,意味着当前产油国未能达成共识。”光大期货研究所能源化工研究总监钟美燕表示,此外,从5月欧佩克的产量数据来看,其中沙特环比4月减少51万桶/日,阿联酋环比减少19万桶/日,科威特环比减少13万桶/日,其他成员国对减产贡献度较低。叠加俄罗斯5月出口呈现显著增量,市场对于真实减产的力度有所质疑。宏观对于需求的预期转弱也是油价难有突破性上涨行情的原因所在。
在海通期货能源化工研发中心负责人杨安看来,欧佩克会议的负面因素在其召开之前的高开低走过程中就已经得到了释放,同时沙特做出额外减产对原油市场供应的影响开始为市场重新评估定价,反弹需求开始重新主导了盘面。
“国际油价在过去1个多月时间里基本维持了区间波动,未能突破区间主要是对宏观层面不确定性因素及经济下行压力下原油需求端的的担忧给油价施加了压力,投资者对油价预期变得谨慎,区间上沿阻力面前追涨意愿不强。”杨安表示。
今年以来,来自宏观层面的扰动因素不减,杨安表示,宏观因素总体是明显利空风险资产的,对大宗商品市场也是形成了利空影响。“可以看出,今年油价维持了一个大区间的波动节奏,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宏观利空限制了投资者做多热情,尤其是3月份之后几次欧美银行业危机冲击下油价都有大跌表现,这打击了市场看涨意愿。如果全球经济没有显示持续的回暖,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很难有持续强势表现。”他说。
钟美燕同样认为,当前国内外宏观整体偏弱对商品形成共振影响,尤其影响需求端的预期。全球横向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整体需求仍处于复苏节奏当中,数据显示,中国5月原油进口量增至月度纪录第三高水平,5月原油进口量总计为5144万吨,合1211万桶/日,这较去年5月进口的1079万桶/日增加12.2%;5月进口量环比大幅增加,较4月的1032万桶/日增加17.4%。在强韧性的背景下,原油走势偏强振荡,但也与能化产业链的其他品种表现形成分化,即原料坚挺,产品价格重心不断下移,产品利润一路下行,产业环节利润惨淡,引发市场预期进一步悲观。预计后续,产业链将进入正向传导过程,即产品亏损难以承载高原料价格,从而带动原料价格会落。
从基本面情况来看,杨安表示,沙特此次额外减产100万桶/日会对油价起到正面积极作用,减产将进一步让供应收紧,EIA在周二推出的6月月报中判断因欧佩克+于6月4日宣布将原油减产延长至2024年之后,且沙特的减产行动,预测未来5个季度的每个季度全球石油库存都将略有下降,全球石油库存减少将给原油价格带来一些上行压力。
不过,对于油价没有在此次沙特宣布额外减产之后持续走强,杨安认为,主要还是此次欧佩克+会议过程其内部有一些负面因素影响了市场预期,此次会议没有讨论联合减产,这意味着加大联合减产这个选项已经是很难协调推进的选择,沙特的减产完全是自己决定。另外,沙特对俄罗斯及一些减产执行不利的而成员国表达了不满,希望其严格执行减产。另外会议上调阿联酋2024年之后的产量基准,下调了非洲成员国的产量基准也是引发了非洲成员国的不满。总体来看,欧佩克+内部团结开始迎来挑战,后面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欧佩克+的团结将真正迎来考验。另外大宗商品市场在近期风险偏好降温等因素也抵消了减产的效果。
“不过,沙特减产毕竟是会实质性的影响到原油市场供应,预计后续油价还会有所体现减产的作用。周三开始随着情绪回稳,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此次会议给原油市场带来的利多变化,油价也重新回暖走出反弹,但预计在市场信心重新建立之前,油价大概率还是在区间之内运行。”杨安表示。
钟美燕认为,原油后市的核心因素是产量边际下降速度不及需求边际下降的速度,也就是库存端出现拐点及大幅累库的状态。这有待当前需求旺季时间节点过渡,也意味着需求在6月份存在季节性偏强的逻辑,但过后可能会逐步兑现宏观疲弱的影响。预计高油价也将走向回落。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