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议家之言>>正文

纺织订单下降7成,7500家工厂停业解散!这是越南?

来源:中国绸都网 | 作者:陶佳毅 | 时间:2023-04-11 16:11:04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去年夏天,小编走访市场的时候,不少布老板都表现出了对越南纺企的羡慕,表示他们那边订单接到手软,少的接到10月份,多的能接到年底。

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才过了不到一年,情况发生了180度的改变。

今年3月,越南最大的鞋厂宝元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一份文件,内容是关于执行与近2400名工人因订单困难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

327日,据《越南经济评论》报道:2022年底的订单短缺仍在持续,导致不少南方企业不断缩减生产规模、裁员、缩短工时……已有7500多家企业登记限期停业、停业待解散和办结解散手续。

越南统计局一般账户统计部副主管TranThiThu说,第一季度纺织品和鞋类订单下降了70%80%

越南还是那个越南,短短一年的时间变化怎么会这么大?

由此而兴

东南亚国家因为其人口稠密,有海运便利,因此非常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越南本身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人口素质也相对较高,因此近年来纺织行业发展极为迅速。

政策方面,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博弈进入白热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想与中国脱钩,东南亚和印度就是他们理想中取代中国制造业的地点,因此在政策上给了越极大的方便。

一开始是关税方面的差别对待,到后来有部分品牌直接要求“原产地”不在中国,因此很多海外巨头都在越南投资了代工厂,越南的纺织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由此而衰

单从服装企业的角度来看,在越南生产要付出的成本并不一定比中国低。现在越南熟练工人的月薪折合人民币也超过3000了,配套方面和中国也有差距,所以很多当地服装企业都选择从中国进口面料,然后制成成衣出口,有的甚至就到越南贴个牌,拿个越南制造的名头。

这种额外的成本,更多的是因为政治因素而非商业考量,要是平时还好说。但2022年开始,欧美国家停止印钱,各个服装品牌自己的日子都不好过,不压价就不错了,想让他们再为此付出无谓的额外成本就很难了。


此外,政策优势越南有,柬埔寨、孟加拉这些国家也有,越南有先发优势,但劳动力成本也高,质量要求高的订单,可以直接给中国,质量要求不那么高的订单,就去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孟加拉,尤其是孟加拉,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了。

萎缩的国际环境

当然,无论是竞争,还是成本,虽然有影响,但不会让越南的订单一下子减少7成,更多的因素还是国际经济大环境。最近这几个月,我们看到了硅谷银行暴雷,看到了瑞信暴雷,这只是国际金融风险外溢的一部分表现。

疫情时期的印钱导致欧美发达国家通货膨胀严重,居民消费能力大幅缩水,服装这种可替代消费品的需求大幅降低;而有需求的国家又因为美联储加息外汇紧缺,没有足够的美元来购买纺织品。中国遇到的问题,越南自然也会遇到。

中国的纺织人表示,今年开年以后的需求较往年有缩减,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好歹内需是在恢复的,十四亿人的大市场仍然大有可为。但与中国不同,越南的纺织业完全以出口为导向,内需非常有限。因此外需一差,又没有内需保底,自然可能会出现订单“腰斩”的情况。

尴尬的定位

现阶段越南纺织行业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前些年政策的优势给越南带来了大量的投资,确实发展了一部分纺织产业,但另一方面大量的资本流入没有很好地提升越南的技术、基建等硬实力,却把房产炒了起来,河内的房价比起中国一线城市也不逊色,高投资也使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使越南在与孟加拉等条件类似的国家相比失去了性价比优势。而高端方面,越南因为产业链和技术方面的缺失,和中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低端的没优势,高端的比不过,这处境就很难了。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纺织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越南也好,孟加拉也好,短期来看可能会受到打击,长远来看总会发展起来。不过配套产业的发展比成衣制造要难很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以中国出口面辅料,东南亚制成成衣的模式为主。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陶佳毅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8(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