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个纺织行业都被一个数字震撼了,77万!这个数字不是利润、产量,但却比这些数据更加触动人心,这是截至2022年底全国喷水织机的总数。
据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长丝织造行业织机规模达到83.6万台,其中喷水织机77万台,同比增长5.48%。2022年全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达到595亿米,同比增长6.82%。
按照不严谨的算法,单台喷水织机平均年产布在7.12万米,如果平摊到365天,单台织机平均每天织布接近200米。
说到产能,就不得不提到从2017年的喷水织机改造,当时的规划是,2017年到2019年间,吴江区喷水织机总数从34.2万台减至23.8万台,吴江附近的嘉兴、湖州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划。
但最终我们回看当时的数据,却发现情况和预想的不太一样。据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统计,2017年,我国长丝织物产能为482亿米,同比增长7.59%。截至2018年底,我国长丝织造行业织机规模达到64万台,其中喷水织机58万台,同比增长16%。2018年全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达到508亿米。
织物产量不仅没减,反而还增加了。要知道18年的时候,不少布老板都表示把几年的老库存都卖空了,但终端市场的需求却是稳定的。现在再回过头去看,那些库存当时应该都转移到了贸易商的手里。
从数据上看,小编还发现了一个问题,从2018年底到2022年底,4年时间,喷水织机数量从64万台增长到了77万台,而这巨量的产能,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内卷怎么办?
首先,产能高了,自然避免不了同质化的竞争,尤其是一些刚刚兴起的产能,肯定要从最基础也是难度最低的常规产品开始做起,一上来就做高难度也很难有这个水平。但一下子起来的产能太多了,大家都去做常规产品了,这不就开始卷起来了。
配套怎么办?
坯布做出来了,但想要做成面料,中间配套的环节自然少不了,但不像织造,一个厂房摆个上百台织机就能基本成型,像染厂这种环节,技术、投资、客源这些问题想解决都不容易。更何况现在环保政策越来越紧,也会影响染厂这类配套设施的扩张。短期内可能造成坯布产能过高,但是配套产能不足的情况。
市场怎么消化?
生产出那么多的布,总要卖出去吧,但事实却是,现在的市场消化不了那么大的产能。我国的纺织品几十年来一直是以外贸为出口,直到近两年开始“内外贸双循环”。现在的内贸还在增长,外贸却因为全球经济的因素撑不住了,市场上消化不了这么大的产能,大量的织造企业要么堆库存,要么降开工。
上游原料怎么办?
织造产能起来了,对原料的需求自然也增加了,聚酯工厂从2019年开始也进行了新一轮产能扩张,但扩产了,却正好遇到了百年难遇的疫情,然后今年又开始全球经济危机,下游减产,上游原料也显得过剩了。
上述的这么多问题,其实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需求。但目前的需求,明显无法匹配77万台的产能。2023年下半年,纺企遇到的最大危机可能会是库存。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