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行业“降价潮”席卷而来。东风雪铁龙开始大降价,原价21万的C6直接降到了12万,一时引爆了舆论。之后本田、通用甚至奔驰、奥迪等品牌都紧随而至,截至目前已有至少30个品牌参与了这场价格战。
小编平时也会关注与车相关的新闻,碰到这种大瓜自然不会错过。不过再往深了想,现在汽车行业的这一幕,和纺织业正在发生的事,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模一样。
标准引发变革
这次“降价潮”的诱因,正是即将推出的被称为最严苛排放标准的“国六B”,很多原来生产的库存车因为不符合新标准,需要在标准出来之前销售掉,给了车企极大的压力。
最近两年,环保引发的政策变动对纺织产业同样影响巨大,一些传统的纺织及印染后整理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很难满足不断加强的环保要求,生存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大。
库存,永远的痛
降价,永远是清库存最有效的手段,这次的汽车品牌价格战,确实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因为雪铁龙降价是湖北的政策,很多消费者直接跑到湖北去订车,把4s店的车全部订空了。一家车企降价了,抢占了其他车企的销售份额,那其他车企要么跟,要么只能等着自己的库存爆炸,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才卷了起来。
这让小编想起了这几年的纺织市场,2019年的时候坯布价格比成本低一点就叫抛货,出现一次都能算个新闻,但2020年开始,随着库存压力不断增加,压着成本价卖已经是纺企的常规操作了,比成本价低的坯布,只要是现款的,也不难买到。有很多布老板对小编说过,用外面买的坯布做面料,成本比自家生产的价格更低。
大人,时代变了
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说,老牌合资品牌的汽油车的红利期快结束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加上中国自主品牌的技术水平提高,纯电、混动汽车取代燃油车的大势已经无法改变。时代改变的过程,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纺织业也是这样,低端产业不断向东南亚转移,竞争加剧,研发、设计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纺织企业正在从管理、物流、技术等全方位进行白热化搏杀。优胜劣汰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又是无法避免的。
大内卷时代
在汽车行业,不止燃油车在卷,新能源企业同样在卷。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车企为了抢市场,同样在2023年陆续推出了不小的优惠。
在纺织行业中,不止是常规的“大路货”在卷,哪怕一些服务于高端品牌的面料企业,在近两年中的利润同样被压缩,加上不断增长的技术开发及面料研发费用,实际到手的利润也并不高。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活下去是企业的第一要务,而活下去的前提就是充足的现金流。当增量缩减,进入存量竞争以后,成本、利润这些已经不是要先考虑的问题了,当务之急是怎么把市场份额保持住。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对消费者而言,这种价格战自然是打得越激烈越好,而且确实能从促进消费。
就像以前大街上放的“江南皮革厂倒闭了”一样,一听就能吸引消费者去看。但对企业来说,这种“挥泪大甩卖”也不是长久之计,现金流是有限的,这样放血下去,到最后就看谁家能活到最后了。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