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观察>>正文

服装巨头全线崩溃,裁员上万,暴跌700亿!

来源:轻纺原料网 | 作者:轻纺原料网 | 时间:2023-02-11 12:37:39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自“新疆棉”事件后,得罪中国的H&M正在节节败退!裁员、关店接踵而至。

前不久,H&M还公布了2022年四季度财报,利润直线暴跌87%,仅为5.35亿元,严重低于市场预期。业绩公布第二天,H&M集团股价狂泻7.9%,创下8个月新低。外媒称:这就是得罪中国市场的代价。

01 H&M抹黑中国,遭到强烈抵制

一切的开始,都源于2021年3月H&M发表的荒谬言论,H&M大肆抹黑中国的新疆棉,这直接激怒了大批中国民众,遭到强烈的抵制。央媒更是点名批评H&M:在中国赚个盆满钵溢,却中伤中国、肆意栽赃,这种企业毫无基本商业伦理,逾越底线。”

傲慢的H&M本以为这是一阵小风波,过段时间就好了,没想到,这一次中国消费者不惯着它们了,昔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H&M门店变得冷冷清清。在随后的三个季度中,H&M的在华营收分别下滑28%、17%、39%。到了年底,中国市场已退出了H&M的前十大市场。

营收下滑伴随而来就是大量的关店和裁员,据统计,此事件后,H&M关停了1/3的中国门店,其中就包括上海淮海中路的地标性门店,它是H&M开在中国的首店。在去年年底,H&M更是传出了裁员1500人的消息。

面对营收连续暴跌的局面, H&M也开始急了,假惺惺地表示“重视中国市场的策略没有改变”,但对先前的错误言论拒不道歉,甚至还悄悄地开起了线上旗舰店。不过,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H&M销售相当惨淡,同比2020年缩减了631%,连服饰赛道的前五十名都排不上。

H&M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试图通过改头换面,在中国继续捞金。他们推出了高端品牌ARKET和& Other Stories,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店,试图利用中国消费者的信息差来赚钱。手段之多,实在是令人佩服。

02 拥抱中国市场,才会有发展和未来

曾几何时,H&M的负责人Nils Vinge表示:”中国发展很快,这是个令人兴奋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市场也不负所望,首家门店在开业当天就创造了200万的销售纪录。而如今H&M却忘记初心,发表错误言论,抹黑中国,还死不悔改,拒绝道歉,落到裁员、关店的地步,是自食其果。

只有拥抱中国市场才会有发展,有未来。许多海外品牌都深谙这一道理,一款来自日本的科技品“赛乐瑞”,在进入中国1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创造了上亿的营收,相关行业规模达到51.06亿元,而它最早在日本诞生时一直不温不火。

翻阅科普团队“时光派”资料,“赛乐瑞”是利用美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而落地的成果,它从细胞层面入手,靶向激活老化细胞活性,试图增加生命里程。索尼创始人之一的出井伸之,就是此类科技的体验者。即使在名人的加持下,这项科技在日本市场依旧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

但随着我国电商巨头京东的引入,中国市场彻底点燃了“赛乐瑞”。基于庞大的富人群体,加上精准拿捏了他们恐老的心理,这类科技在国内迅速蹿红,查看其评论区,目前已有2万余条反馈。不少人表示“睡眠改善”、“精力充沛”。

最新的数据显示,“赛乐瑞”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连续四季度实现翻倍营收增长。业内人士预测,2023年,这一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攀升至270.13亿元,这在日本市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H&M若仍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不尊重中国市场和消费者,那么得到的教训将将更加惨痛,甚至可能退出中国市场。

03洋品牌不可傲慢,要尊重中国消费者

近年来,很多洋品牌自认为在中国市场待了多年,开始变得傲慢起来了。例如21年12月份,加拿大鹅在“退换货”条款上区别对待中国市场,遭到全网抵制,股价10天跌去22%,最后更换了条款。

在中国消费者心中,许多洋品牌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国潮”逐渐成为主流。例如曾经高高在上的阿迪、耐克,近年来在华营收已经开始节节败退,被国产品牌安踏超越。

事实证明,无论是H&M还是其他洋品牌,对中国市场“傲慢”只会自食苦果,而拥抱和尊重中国市场及消费者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石丽菁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8(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