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刚刚发布了重磅消息,国际油价突然崩了!
昨夜大宗商品巨震。美股盘中,WTI原油一度大跌5.00%,布伦特原油大跌4.91%。截至今晨收盘,周三,WTI原油收跌5.31%。布伦特原油收跌5.19%。
利空因素叠加,内外盘原油双双大跌
新年首个交易日,国际油价大跌,周三国际原油延续跌势,而国内原油市场也迎来大跌,截至午盘收盘,国内原油期货主力合约跌幅达5.23%。
海通期货能源化工研究负责人杨安分析认为,油价在新年首个交易日大跌,直接诱因是受到了欧美天然气价格大跌影响。今年冬季欧洲气温高于季节性正常水平,美国预计到1月中旬气温也将会转暖,之前市场炒作的冷冬能源危机题材并没有出现,燃料消耗减少和前景疲软,天然气期货价格持续回调,欧洲天然气价格也于周一触及自俄乌冲突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天然气期货合约价格于2023年的首个交易日继续大跌近8%,这也削弱了石油替代性需求的炒作,油品市场情绪受到明显影响,价格全线走弱。此外,有消息称,OPEC方面产量因尼日利亚等国家产量回升等因素导致2022年12月产量增加了15万桶/日,宏观层面经济下行压力、美元走强也限制了风险资产表现,种种偏空因素导致油价出现了大幅下跌。
“产量长期低于OPEC+减产目标线的尼日利亚2022年12月出现了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市场对于供应增加的担忧。”海证期货能化研究员郑梦琦表示,另外,欧美地区天气变暖,波兰和捷克的一些地方气温接近20摄氏度,部分地方6摄氏度的气温打破了当地纪录;虽然美国气温并没有破纪录,但圣诞节冬季风暴过后,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高于正常水平。家庭取暖所需的天然气减少将减少库存压力,同时,天然气产量在严寒天气退去后迅速恢复到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受此影响,美国天然气价格跌破4美元/mmBtu,欧洲基准TTF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下跌至2022年2月21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宏观风险仍未消退,IMF预计2023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将受到衰退的打击,由于俄乌冲突对欧元区造成巨大打击,将有一半欧盟国家陷入衰退,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大宗商品价格承压。”郑梦琦分析说。
创元期货原油研究员金芸立认为,尼日利亚增产对于全球原油供应影响持续性较为有限,产量方面仍需关注沙特、阿联酋等中东传统产油国,油价的下行压力仍主要来自于需求端悲观预期。
后市需重点关注需求端
“目前市场高度关注需求端能否有效复苏,尤其是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对全球原油需求的最终影响,目前来看市场存在不同的观点,既有乐观预期,又有短期的担忧,最终的影响市场需要时间来做更加充分的评估。”杨安告诉记者。
展望后市,杨安表示,油价在新年伊始出现大跌,对多头士气形成了一定打击。不过,在前一阶段普遍对2023年全球经济不乐观的背景下,市场对2023年原油需求端较为悲观,这也是OPEC+不得不再次在2022年10月份重新做出减产200万桶/日决定的原因。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这个原油进口第一大国后期在需求方面的预期给市场带来了希望,后期油价的核心影响因素要看需求端的表现是否符合预期,这是市场关注焦点。杨安对此持较为乐观预期,他认为需求端可能会有超预期表现。另外,俄罗斯前期称2023年年初将减产5%—7%的产量,OPEC+减产落实情况等供应端是否进一步收紧也是后续跟踪关注的重要因素。此外,宏观层面美联储货币政策等也会对油价产生影响,需密切关注。
“油价在没有突破上档阻力,大概率会进入振荡蓄势阶段,但上半年仍有较大概率会维持偏强格局。”杨安表示。
郑梦琦分析指出,从当前原油基本面来看,供给端,美国原油产量受限于资本支出,短期内难以大幅扩张,暴风雪严寒天气导致前期页岩油产量短暂下滑,极端天气过后,供应快速恢复;OPEC+维持当前200万桶/天的减产,挺价意愿较强;针对欧盟设置石油价格上限,普京颁布法令,如果俄罗斯在未来主动减产,则全球原油供应下降幅度加大。需求端,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2.8%和35.1%。2023年我国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于近日下发,共计1899万吨,同比上涨46.08%,相比于2022年一批次增幅明显。随着国内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国内需求恢复预期相对较好。
宏观面上,郑梦琦表示,根据去年12月发布的点阵图,美国2023年仍有75个基点的加息空间,且全球经济衰退预期较强,这将抑制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
“如果WTI原油不断下跌至70美元/桶附近,美国补充SPR的需求将对油价有一定支撑,OPEC+方面也会针对不断下跌的油价采取挺价措施,包括加大减产幅度以及释放减产预期。然而,如果原油价格不断上行,美联储大幅加息带来的经济衰退、高油价带来的需求负反馈也会限制油价进一步上涨,因此,原油价格仍以宽幅振荡为主。”郑梦琦分析说。
金芸立认为,原油市场整体并未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2023年油价大概率仍围绕欧美需求下行、国内需求疫后修复、OPEC+及俄罗斯对于供应端动态调控而高位波动。
供应方面,从前期OPEC+的表态来看,2023年OPEC+仍将对于供应实施积极调控;美国抛储结束,SPR将开启补库,70美元/桶附近收储价格对于油价的底部支撑仍较强;俄原油海运发运量在制裁生效后大幅减少,2月5日成品油禁运即将生效,供应端偏紧仍能为油价提供较强底部支撑。
需求方面,欧美等国需求大概率下行,等待现实端进一步印证,国内疫情防控措施调整,短期终端消费仍然承压,伴随国内感染高峰顺利度过,中长期向好格局不变。我国商务部下发2023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共计1899万吨,同比大幅增加46%,近九成发放四大主营炼厂,临近年末汽柴油出口利润均显著修复,预计此轮出口配额发放仍能有效提振国内成品油出口,利好国内主营炼厂开工率修复。
“原油供需仍维持紧平衡状态,基本面上不支持油价持续大幅度下行,若后期出现更多供给端的收缩调控,油价仍存一定上升动力。”金芸立表示,近期关注俄罗斯对于西方国家反制措施的细化。俄罗斯副总理日前表示,俄罗斯政府正在制定法律程序,以便执行关于应对G7俄油限价措施的总统令,俄方计划在新年假期结束后(1月9日后)发布实施该法令的机制。
建信期货研究员李捷表示,供应端,俄罗斯2022年12月石油出口环比减少,乌拉尔油出口降幅达到16%,后期在航运以及保险的影响下,俄罗斯供应有望进一步收紧。需求端,虽然部分国家颁布了对我国入境的限制措施,但从国内角度来看,北方主要城市道路交通以及地铁客运量已经开始恢复,南方城市拥堵指数也基本见底,叠加2023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同比大增46%,将继续刺激炼厂原料采购。预计春节过后,我国原油需求将逐步复苏。“原油市场预期偏强,利多逐步显现。”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