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上周,德国总理访华,和他一起来的还有12家德国巨头企业的负责人,涵盖了各行各业,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
数据来源:《财富》网站
一边“PUA”,一边“指鹿为马”
最近德国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作为以制造业大国,德国的能源与资源安全是重中之重。但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国内的政治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影响巨大,尤其是默克尔卸任以后,德国在对待俄罗斯时就更加难以持有对自身有利的立场。明明俄罗斯是德国低价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但在俄乌战争中却只能持对立立场。哪怕后来北溪管道被炸,德国作为最大受害国之一,大家都知道谁是幕后黑手,却也只能接受“指鹿为马”。
对中国的关系也是如此,明明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德经贸占中欧贸易的1/3,但却也只能跟着西方所谓政治正确走。对纺织行业影响比较巨大的就是阿迪达斯,自2018年以来,阿迪的销量增速开始放缓。2020年,其营收同比下跌16.2%,2021年销售额再度下降。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卡斯柏·罗斯德在今年8月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阿迪达斯第二季度大中华区收入下跌35%,除了受新冠疫情影响外,阿迪达斯自身也“犯了错误”。
今年的俄乌战争和美联储加息,说是在制裁俄罗斯,降低通胀,最后造成的结果却是产业、资本大量出走,德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前景十分堪忧。
用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来说,德国就是被美国疯狂“PUA”了。
东西方的逻辑差异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段历史中,我们从实践中得到了一个处事原则,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也是中国一贯以来的外交逻辑,也正是凭借着这个逻辑,我们做出的一些国际战略都是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比如“一带一路”,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争取让来参与的国家都能得到好处,尽显大国风范。
但西方的逻辑却不是这样,尤其是选票政治内卷化之后,大多数的选民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且容易被情绪所影响,对一些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回报的策略不太感冒。尤其对美国这样的全球霸主来说,现在的经济想要维持下去只能不断印钱透支美元信用,短视的策略打击的不止是对手,更是盟友。
今年的市场环境不佳,相信大部分的纺织人都有所感受,而这也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已经到了下行周期。除了一些资源国,中国的经济表现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算得上优秀了,但即使是相对优秀的表现仍然让人觉得行情不行,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做大蛋糕得到合作共赢的局面;而美国采取的确是不断加息,全球拱火,“死道友不死贫道”,中国收割不动,就收割盟友。尤其是中期选举快到了,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苦练“内功”,谨防飞来横祸
在回顾了这几年纺织行业的发展之后,小编不禁感慨,传统的经济学重要,但政治经济学也同样重要。要说几年前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还能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说三年一个周期来看兴衰,但这几年,无论是贸易摩擦还是新疆棉事件,都是美国无中生有,而体现到具体的企业身上,可能就是几百万米做好的产品被退单,几成的老客户订单突然之间做不成了,这都是近年来无数国内纺织人遭遇过的事情。
一战和二战的背后,是原材料和市场的争夺,现在因为有了核武器,大国之间热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让人习惯了和平时代的行为模式。但俄乌战争之后,尤其是像德国这样欧洲国家的遭遇,让人不得不重新重视起资源与市场的重要性。
这时候,互利共赢的策略和大国格局就显得尤为可贵。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制造业外迁,其中就包含了纺织人之前一直想吃却吃不到的高附加值的纺织产业链。对纺织企业而言,现在需求虽然缩减了一些,但还没遇到德国这种能源价格几个月之内翻几番,货币疯狂贬值,劳动力成本飙升这种让企业完全没法生存的情况,市场也还在,因此首要目标还是活下去,并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保持健康的现金流,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并且靠着“内力”挺过国外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引起的“飞来横祸”。
等把这两年都撑过去了,企业的实力与现在相比相信会产生质变。
编后语:最近因为工作原因小编采访过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纺企的企业负责人,他们都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也看得很明白只有国家强大了他们做生意才能长久地做下去,因此对类似贸易摩擦的影响看得也很透。联系到现在的经济形势和近期多国领导人访华,可能正应了那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吧。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