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CIS称,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和再生PET供应链紧张,2022年1月份欧洲无色瓶和消费后瓶片的价格都达到了“纪录最高点”。
ICIS称,与2021年12月相比,今年1月西北欧地区消费后塑料瓶价格每吨上涨逾200欧元,瓶片价格每吨上涨150欧元。目前,无色瓶片价格在每吨1600欧元-1700欧元之间。可能还有一些更高的价格,但是ICIS认为无法证明这些交易真实存在,所以暂时不具有参考意义。
欧洲西北部的价格上涨与欧洲南部、中部、东部一致。这是ICIS自2006年开始报道该数据以来所观察到的最高价格。
数据显示,自2021年1月以来,欧洲再生PET片的价格飙升103%至每吨1690欧元。用于生产再生PET片的废旧瓶价格上涨更快,自2021年1月以来上涨逾两倍。美国再生塑料的价格同样大涨,目前再生PET价格已超过原生PET。
目前存在几个对rPET的供应、需求和价格有影响的因素:
1、欧盟限制塑胶制品指令(EU)2019/904
欧盟要求,从2025年开始,PET塑料瓶中至少要含有25%的再生塑料,到2030年,这个含量要至少达到30%。这意味着,欧洲对消费后瓶片的需求很高,但是供应在某种程度上更不稳定。
2、全球供应链危机
新冠肺炎导致生产中断、极端天气、船运延误、集装箱短缺等一系列不可抗拒因素,加剧了全球供应链危机。
欧洲包装委员会主席雷纳托·泽尔彻(Renato Zelcher)去年在接受《欧洲包装》采访时表示:“所有欧盟成员国中,超过90%的企业都受到了这种情况的负面影响。尽管有改善,但是供应仍然不稳定,由于缺少材料或者避免价格上涨,一些公司不得不停止生产。”
3、高品质再生PET应用范围
在2021年12月,欧洲饮料行业主要从业者发表了一份声明,呼吁欧盟委员会引入强制性的“优先拒绝”政策,以鼓励建立瓶对瓶回收系统的封闭循环。该组织者称,高品质食品级再生PET正被用于非食品接触,如玩具和衣服,该组织认为这些产品会降低循环利用,对饮料行业的循环使用目标造成威胁。
现有的欧盟立法,如单一用途包装指令(SUPD),也因成员国之间缺乏协调而受到批评。欧洲统一贸易委员会指出,一些国家未能就一次性塑料建立明确的国家规则,而不均衡的推广可能会导致单一市场的分裂。因此,随着包装种类规定的收紧,企业和政府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审查,人们认为,目前没有足够的支持来切实实现目标。
由于供应链的变化可能是永久的,所以很难预测这些影响因素要持续多久。ICIS承认,许多公司正在采取谨慎的“观望”反应,这种变化可能要到2022年第二季度才会变得明显。
爆炸式需求增长
多家巨头砸钱扩产能
受到再生瓶片和相关再生料瓶子供应限制,以及能源和运输成本上涨的多种因素影响,全球市场尤其欧洲无色消费后瓶子(PCR)和薄片价格达到前所未有的高位,而全球欧美多地出台的增加产品可回收含量的法规,也一直推动各大品牌商对此“爆炸式需求增长”。
根据Fact.MR的数据,随着消费者及市场对可持续和可回收产品的偏好继续增长,预计到2031年年底,全球再生PET(rPET)市场将以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总额为42亿美元。
进入2月以来,已有不少企业和品牌商等在欧洲和美洲地区建造或收购回收厂,以持续扩大回收能力,增加rPET产能。
1、ALPLA与可口可乐装瓶商建PET回收厂
塑料包装公司阿普拉(ALPLA)和可口可乐装瓶商Coca-Cola FEMSA近日宣布开始在墨西哥建造PET回收厂,以扩大其北美的rPET产能,两家公司宣布推出新的设施或机器,将为市场增加多达1.1亿磅的rPET。
▲ALPLA与可口可乐FEMSA在新PET回收厂举行仪式上合影。图片来源:ALPLA
据悉,这家回收厂耗资6000万美元的PLANETA回收厂将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技术” ,其有能力每年处理50,000公吨消费后PET瓶,生产35,000吨rPET,或约7700万磅。新工厂的建设和运营还将提供20,000个直接和间接工作岗位,促进墨西哥东南部的发展和就业。
可口可乐FEMSA属于可口可乐公司“无垃圾世界”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所有公司的包装100%可回收,到2030年将50%的rPET树脂整合到瓶子中,并收集100% 的包装。
2、Plastipak扩大rPET年产能136%
1月26日,欧洲最大rPET厂商Plastipak大幅扩大了该公司在卢森堡Bascharage工厂的rPET产能,增长136%。新设施的建设和试生产总共花费了12个月,现在正式宣布投产,其地点与其瓶胚和吹瓶设施在同一个地点,将供应德国以及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联盟(Benelux)。
目前,Plastipak在法国,英国,和美国(HDPE和PET)拥有工厂,并且最近在西班牙宣布投资一个新生产设施,产能2万吨,2022年夏天投入运行。而卢森堡新设施的投运将把这个工厂在Plastipak在欧洲总产能的比例从27%提升到45.3%。该公司去年8月声称自己三个工厂的欧洲总产能是13万吨。
该制造基地早在2008年开业,将消费后瓶子可回收的rPET薄片转化为食品级可回收rPET颗粒。这些rPET颗粒在该处生产新的瓶胚和包装容器。
Plastipak欧洲分部执行董事总经理Pedro Martins表示:“这项旨在提高我们rPET生产能力,投资表明Plastipak对瓶到瓶回收的长期承诺,以及我们在PET循环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据了解,2020年Plastipak的再生PET占其在欧洲各地工厂再生树脂的27%,而Bascharage工厂基地的再生PET则占45.3%,此次扩大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其生产地位。
3、新增15000公吨rPET/PET产能
全球可回收成分产品和高阻隔保护性包装的领导者Klockner Pentaplast宣布将扩大消费后可回收成分(PCR)PET产能,在北美地区进行大量投资,以进一步发展其在消费者健康、制药和食品包装市场上的可持续创新产品。
Klockner Pentaplast目前超过20%的产品由PCR材料制成,此次扩建将增加一条挤出生产线和两台热成型机,可提供总计15000公吨的新rPET/PET产能。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Scott Tracey表示:“此次扩张响应了我们在食品包装、制药、消费品和标签薄膜用户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据了解,这条挤出生产线将支持重要的可持续产品线的生产,例如Smartcycle可回收标签和消费包装薄膜、kpNextTM可回收药用泡罩薄膜。热成型机将生产100%单一材料rPET制成的托盘,易于回收且有利于循环经济。该耗资数百万美元的扩建目标在2024年第一季度全面投入运营。
4、为硬盒加入30%rPET以满足英国税收新政
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应对4月1日英国即将实施的新税收政策,PET包装盒生产商AVI全球塑料推出含有30%消费后rPET的硬盒,同时这些包装盒是100%可回收的。据该公司声称,rPET硬盒可以帮助生鲜零售商采用更好的包装,且透明度,强度等性能没有妥协。
英国税收新政将影响2万家生产商,用户和进口商。去年,该公司也推出了100%食品级rPET蚌盒和硬盒,其rPET都是经过 EFSA所认证的工艺生产的。
5、Loop欧洲PET回收新工厂每年可造70000吨rPET
美国rPET、再生聚酯制造商Loop Industries公司1月17日确定其欧洲首个Infinite Loop™制造设施的选址。该制造设施将由Loop 与法国环境服务商苏伊士(Suez)共同投资。他们已获得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 Port-Jérôme-sur-Seine购买一块 130,000 平方米土地的独家权利,该土地购买价格约为130万欧元。
据介绍,Infinite Loop™ 制造模型旨在每年生产 70,000 吨由 100% 回收成分制成的 PET 树脂。该设施通过提供本地化生产的、完全由废塑料制成且品质可与新料相媲美的再生PET 塑料和聚酯纤维,为法国的全球快消品公司如欧莱雅、欧舒丹和达能等企业提供服务,帮助它们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与采用石化燃料生产PET新料相比,该设施满负荷运行时,预计每年可节省超过 255,000 吨二氧化碳。这种二氧化碳减排量相当于一辆普通乘用车行驶超过 1.08 亿升汽油或超过 10 亿公里的排放量。
该设施符合欧洲塑料法规的相关规定,例如欧盟的塑料税,每吨不可回收塑料垃圾收取 800 欧元,以及法国将在2025年过渡到100%可回收塑料的愿景目标。
6、IVL收购美国工厂,每年可处理30亿个PET瓶
Indorama Ventures (IVL) 也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对CarbonLite Holdings 德克萨斯工厂的收购,作为其提高 PET 回收能力承诺的一部分。
据介绍,收购后该工厂将是美国最大的食品级回收颗粒(rPET)生产商之一,年总产能约为92000吨。该工厂每年将回收超过30亿个PET塑料瓶,并提供超过130个工作岗位。
IVL 是世界上最大的饮料瓶回收PET 生产商之一。通过此次收购,将其在美国的回收能力扩大到每年 100 亿个饮料瓶。总部位于泰国的 Indorama Ventures 于 2003 年进入美国 PET 市场,目前正朝着其2025 年每年回收 500 亿个瓶子(750,000 吨)的全球目标迈进。
火热的“双碳”概念
为国内再生行业吹起了新的风口
对国内化纤企业而言,除了经济动力之外,中国“双碳”目标的推进和全球供应链的低碳化趋势,让他们明确了向高值化转型的方向,同时也在期待碳交易的渗透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利益。
去年9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强化废弃塑料再生利用,明确鼓励废塑料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越来越多的品牌提出了自己的“零碳”目标,而品牌方的碳排放80%都是间接排放,因此必须推动前端供应链和后端消费的碳减排,从而推动更多再生企业进入到自己的供应链中。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