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观察>>正文

产能转移饱受诟病,耐克正在失去年轻人!

来源:锐眼财讯 | 作者:锐眼财讯 | 时间:2022-01-21 10:30:13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耐克正在失去中国年轻人。

2021年12月,耐克公布了截至11月30日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仅为18.44亿美元,同比下滑超20%,税前利润仅为5.69亿美元,同比下降36%,这也是耐克近五年来在大中华区市场业绩最差的季度成绩单。

有关人士表示:中国消费者的心态变了,中国的年轻人们正在拉回对进口失去的消费理性,正重建对国产失去的消费信心。

产能转移饱受诟病

在过去十二年里,耐克逐渐将中国的产能转移到越南、印度、泰国等东南亚产能带,只为了能够享受更低的人工成本和当地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却忽视了“产能转移”的背后已经出现了天然的逻辑裂痕。

转移到东南亚的耐克产能,对于品牌的品控不过关,这也为之后十余年耐克“质量口碑”的变化埋下隐患。

不少网友吐槽:耐克转到国外工厂之后,质量直线下降。买的耐克鞋,没穿多久网烂了,买的一身加绒套装,掉毛严重等。

最近,耐克在中国最大代工方申洲国际发布公告,宣布对宁波市北仑区部分生产区域实施封控,这意味着相关产能将短期停产。而在越南的工厂因为疫情的原因,越南的产能困局也未能化解,复工率只有70%。

当下的主流鞋服市场中,中国制造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口碑和质量,更加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促进耐克、阿迪这样国际大牌消费意愿的提升,彼时的耐克还未意识到,产能的转移加速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流失。

消费者正在悄然生变

前段时间,有人对中国年轻人进行了采访,问为什么不喜欢阿迪耐克了?年轻人的回答直戳要害,因为相比欧美进口,国产变得更有新鲜感。

早在疫情发生前后,一批00后消费者已经开启了“小众鞋服品牌潮流”,一些00后对老布鞋的“手工技艺”大为好奇。

对于耐克而言,并未针对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推出足够多的 " 本地化 " 产品。相比于耐克,Lululemon 海外品牌甚至会推出联名 IP 或针对中国消费者定制的版型,而耐克依然采用了传统的设计模式。

在疫情后,耐克迟迟未在一些公共场合积极回应,新疆棉花事件等,把耐克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越来越理性了。以前,很多人认为欧美奢侈品不仅是一个商品,还有一份面子,就像一台iPhone甚至被当成炫耀的资本。现在,这样的情况完全变了,用国产反而更令人骄傲。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华为小米、安踏李宁鸿星尔克等大量国产在阿里京东唯品会等各大平台,都迎来了爆发。

在对内问题上产能下降,质量品控下降,在对外问题上,不能针对消费者做出创新,不把顾客当上帝,对于舆论行动迟缓,甚至,直接站在对立面,让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民族主义热情高涨,加速了中国本土企业发展。

很明显,经历过特殊的这两年,中国年轻人变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态变了。因为我们看清了,比起欧美指导的奢侈品,自己手中的钱粮和内心的平和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因为我们都明白了,真正的自信,并不是向往着过去明亮的西方灯塔,而是见证着东方正熠熠发光的底气和骄傲!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任萍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8(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