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令金融市场出现了似曾相识的一幕——原油大跌。回顾历史上多次全球性金融市场波动时,原油也总是率先崩溃,随后向其他资产传导。
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性金融市场波动尤其是金融危机通常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原油作为消费端的代表品种,反应更为敏感,下跌幅度也更明显,但与上一轮金融市场波动相比,本轮油价下挫的宏观背景已经发生变化。
油价重挫
上周五以来,国际油价以及全球多数主要股指均出现了大幅下挫。有细心的投资者将“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后的金融市场行情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时进行对比发现,金属资产这一次经受住了考验,价格受影响不大,而原油则又一次崩溃。
文华财经数据显示,11月26日以来,美国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累计下跌了约15%。同时,美股、VIX指数、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等一些金融市场重要指标均有异动。
业内人士表示,全球性金融市场波动尤其是金融危机通常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原油作为主要能源商品,一旦经济走弱、产出受阻,其需求将受到直接影响。
“从事件驱动角度来看,本次突发新变种疫情的消息扩散时,由于新变种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与2020年初疫情首次暴发时做比对,从而引起了心理恐慌,导致风险资产如股市和大宗商品出现大幅下跌。”美尔雅期货首席经济学家原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疫情直接打击的是实体产业的消费端,原油直接受到影响;而股市是属于投资端,间接受到影响。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员李彦森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大类资产价格的波动也反映出短期市场避险情绪的变化。原油大跌可能更多反映出市场对新型变异毒株、美国投放战略石油储备等风险因素的警惕。从这个意义上讲,原油价格大跌确实是金融市场的警示指标之一。”
领跌特征明显
回顾上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油价领跌特征明显。文华财经数据显示,在2020年先跌后涨的趋势下,去年全年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依然收获了12.11%的涨幅,而同期石油期货板块则下跌了21.16%;同期美国原油期货主力合约跌幅为20.90%。
“从长周期来看,面对金融市场波动尤其是金融危机,大部分情况下不同品种的商品价格回落节奏基本是一致的,但原油往往是跌幅最大的大宗商品品种,甚至在2020年疫情期间出现期货价格为负值的极端情况。”李彦森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解释,这主要由于原油上游供给在寡头垄断下具有相对更强的刚性,对经济转向和需求弱化反应不够及时,并且原油市场具有更强的金融属性,油价大幅下跌容易造成市场情绪突变,产生类似“空头踩踏”的结果。
李彦森表示:“毕竟已经经历过近两年的抗疫,各国有一定的应对经验,现有疫苗也能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变异毒株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偏向结构性,例如对短期经济的悲观预期导致油价跌幅加大,但金属价格普遍没有太大波动。”
另外,从投资博弈角度看,原涛认为,宽松的流动性叠加经济企稳复苏,今年以来欧美股市与大宗商品价格累计涨幅比较大。在高通胀的压力下,美联储可能被迫在明年结束宽松货币政策。多重因素导致了原油多头短线获利了结。
货币政策前景现变数
对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发时期表现,新毒株“奥密克戎”的消息出现后,油价大跌的宏观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
“虽然对短线投资人来说,这两次油价大跌较为雷同,但从宏观周期角度来看,2020年初疫情首次爆发时,处于经济长周期下行的早期阶段;而当前处于复产复工后的小周期回落阶段。”原涛分析。
李彦森表示,当前与2020年初全球经济均处于增速承压的状态,疫情后期影响的逻辑和表现可能相似,即会加速全球经济冲高回落的过程。“如果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超出预期,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将会放慢。”李彦森说。
OPEC增产计划留“后门”,布油站上70关口从日低回升近5美元
周四(12月2日)美油尾盘上涨1.8美元,涨幅为2.75%,报收67.37美元/桶。此前OPEC+出人意料地坚持其缓慢提高产量的计划,导致指标原油合约在5美元的宽幅区间波动。截至收盘时,原油期货重拾涨势,但围绕Omicron变种的不确定性、各国政府遏制新一波感染的努力,以及对供应增加的预期,让交易员保持警觉。
OPEC+同意继续推进1月增产计划,并暗示一旦omicron毒株对需求构成的风险变得更明朗,他们随时可能重新讨论产量决定。几位不具名代表称,OPEC+周四同意在1月按计划向全球市场每天增加40万桶原油。不过他们也留了道“后门”,即如果市场发生变化,可以临时调整产量政策。公报草案显示,“目前仍在会期之中,以待观察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将继续密切监测市场,并在必要时立即作出调整”。
白宫周四表示,欢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逐步增加石油产量的决定,但补充称,美国没有计划重新考虑释放原油储备的决定。几周来,拜登政府官员一直在公开向OPEC+成员国施压,要求它们增加石油产量,以帮助降低美国的能源价格。对通胀的担忧已经成为拜登的一个政治问题。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表示:“我们赞赏最近几周与我们的合作伙伴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其他OPEC+产油国的密切协调,以帮助应对价格压力。我们欢迎今天的决定,在我们最近协同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同时,继续增加40万桶/日原油产量。”当被问及华盛顿是否会重新考虑其释放储备的决定时,普萨基明确表示:“我们没有重新考虑的计划。”
高盛分析师们表示,OPEC+周四决定按计划增产不会破坏进行中的结构性牛市,油价仍有望上涨。该行认为,其对布伦特原油2023年均价每桶85美元的预测存在“非常明显地上行风险”。由于近期油价回落,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将对2022年的支出计划保持谨慎。在页岩油产量增长放缓之际,OPEC闲置产能相比该组织若决定暂停增产的情形将出现更快减少。如果没有达成协议以允许明年有更多伊朗石油进入市场,那情况就更是如此。
分析师还指出,最近因担心omicron变种会损害需求而出现的油价下跌已经过头了,当前的价格水平提供了再投资的“诱人机会”。从短期来看,市场需要有关最新变种毒性的更多信息,才会让油价开始反弹;并可能需要证明实物市场紧俏的更多证据,才将油价推高至80美元以上。
摩根大通Global Equity Research称,由于产能导致OPEC+产量出现缺口,预计明年油价将超过每桶125美元,2023年将超过150美元。随着OPEC+的实际产量潜能被发现,应该会推高油价的风险溢价。OPEC+将在2022年初放慢承诺的增产速度,并认为除非油价得到良好支撑,否则该组织不太可能增加供应。该行预测,在2022-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每天9980万-1.015亿桶。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