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开始,聚酯链集体下滑,其中,乙二醇下跌逾32%,触及近三个月低位;短纤下挫近19%,跌至逾两个月低位。PTA相对强劲,跌幅不到10%。
近期聚酯链下跌主要逻辑是什么?当下乙二醇基差表现相对强势原因是什么?近期聚酯环节实际产销情况如何?
记者:10月中旬后聚酯链持续下滑,做空主要逻辑是什么?期间PTA累计跌幅最小,原因是什么?
方正中期期货能化研究员 翟启迪:10月中下旬聚酯产业链持续下行的主要逻辑在于成本的坍塌和终端投机需求的走弱。首先,10月中旬,在政策面指引下,煤炭价格高位回落,而原油在供应回升预期以及美联储远期加息预期下亦表现谨慎,高位回落,聚酯产业链前期成本上涨驱动转为下跌驱动。其次,9月份以来,国内能耗“双控”影响聚酯产业链供应,而“金九银十”终端需求环比季节性改善,供需转好之下,终端刚需和投机需求均有跟进,成本上涨向下游传导更为顺畅。但10月中旬之后,江浙限电逐步放松,产业链各环节供应回升,同时终端新增订单逐步走弱,终端供需走弱,下游刚需跟进为主,投机需求回落,期价承压。
期间PTA累计跌幅最小并非PTA供需面最好,而是前期上涨行情中,市场主要聚焦于“煤化工”题材如乙二醇,或是产业链供需改善较为明显的下游品种如涤纶短纤,PTA在前期上涨行情中主要依靠成本上涨驱动,涨幅相对乙二醇、涤纶短纤较小,因此在驱动转向之下,其可回吐的涨幅亦较小。
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 庞春艳:PTA行业供应过剩压力较大,加工差偏低,因此价格以被动跟随油价运行为主,涨跌相比煤化工都较为缓和。而在煤价大涨的过程中,乙二醇作为煤化工产品涨幅较大,在煤价大跌的过程中跌幅也大,尤其在煤价回落,煤炭资源紧张的问题得到缓解后,煤化工装置原料紧张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前期停车的装置复产预期,还有部分推迟投产的装置纷纷计划投产,供应增长的预期与成本下跌对乙二醇形成双杀。
徽商期货研究所分析师 刘娇:10月中旬后,煤炭价格在大幅涨至高位后开始大幅下跌,带动整体商品氛围偏弱,需求端开始转弱,聚酯链持续下滑。其中乙二醇回调明显,主要是煤制乙二醇受到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成端支撑明显减弱,而短纤由于终端需求支撑不足也回调较多。而对于PTA来说,原油虽有回调但整体仍保持高位运行,对PTA有一定的成本支撑。
记者:当下乙二醇基差表现相对强势原因是什么?是否会成为扶助盘面企稳的助力之一?
方正中期期货能化研究员 翟启迪:1目前乙二醇现货基差在01合约升水35~50元/吨附近,相对与PTA现货贴水01合约70-75元/吨,乙二醇基差较为强势。这主要是因为乙二醇当前港口库存仍处于低位,目前虽然部分煤化工装置释放重启预期、新装置释放年内投产预期,但考虑到目前的效益、试车等诸多因素,预计年内实际增量有限。进口方面,港口运转效率仍受限,虽海外近期检修偏少,进口量环比有回升预期,但增量有限。出口方面,当前国内乙二醇价格处于全球价格洼地,近期存在转出口需求。刚需方面,下游聚酯开工率后续有望回升至88%-89%,刚需环比回升。整体来看,虽然市场对远期供应回升存悲观预期,但考虑到供应量回升所需的时间,年内港口预计仍将维持低库存状态,基差仍有支撑,也将成为扶助盘面企稳的因素之一。此外,后续仍需关注成本端煤、油价格走向。
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 庞春艳:虽然市场在交易供应增长的预期,但乙二醇低库存的现状尚没有明显改善。截止到11月中CCF统计的华东港口库存依旧在60万吨左右的低位徘徊,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目前市场主要在交易煤价下跌背景下,煤化工复产及新装置投产等可能带来的累库压力,但乙二醇价格下跌的同时,乙烯法利润也在明显下滑,随着煤价企稳,煤化工行业的利润也明显下滑,一旦老装置复产及新装置投产不及预期,市场可能会再度交易低库存的现实。
徽商期货研究所分析师 刘娇:乙二醇目前基差表现相对强势,主要因为煤炭供应偏紧使得煤制乙二醇开工处于低位,而油制乙二醇由于装置检修的影响,供应也不高,使得乙二醇现货近期处于偏紧的格局。较强的基差对乙二醇的盘面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目前煤炭在保供政策的持续影响下,后期供应有增加预期,虽然短期乙二醇现货仍偏紧,但中长期来看乙二醇现货偏紧的格局不排除有被改变的可能。
记者:近期聚酯环节实际产销情况如何?短纤主力已跌至年内低位,未来供需矛盾会进一步激化吗?
方正中期期货能化研究员 翟启迪:近期聚酯产品如涤纶长丝、涤纶短纤产销清淡。主流聚酯大厂目前仍延续挺价、阶段性促销策略,但近期终端新增订单不足,织造投机备货需求萎靡,刚需跟进为主。因此,多数时间聚酯工厂产销不足5成,仅促销时产销放量、做平。
近期短纤价格走跌主要是由于原料走跌,同时终端需求回落所致。实际当前涤纶短纤供需矛盾并不突出,在短纤11合约交割之后,工厂权益库存近期下降明显,多数工厂库存偏低,甚至有欠货,部分牌号发货依旧紧张。而从当前的产业链库存结构来看,工厂库存和纱厂原料备货库存均处于低位,中间商在11合约交割后库存虽有回升但基差合适的情况下其仍有补库意愿,纯涤纱和涤棉纱成品库存水平较高。因此,目前产业链潜在的补库意愿较高,而这部分需求的释放取决于终端,尤其是外贸订单何时下达。
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 庞春艳:聚酯长丝的产销持续偏差,最近两次的降价促销成交也不理想,可见淡季需求乏力。在9月底至10月初的集中补库后,短纤下游采购积极性一直不高,产销整体比较低迷,库存也在持续上升,据CCF数据现实,短纤库存天数从10.8日的5天低位连续回升,至11月中达到8.7天,为2020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但部分品牌库存将通过期货交割完成销售,企业库存压力不大,因此虽然期货价格随原料不断下跌,但短纤现货坚挺。整体看,短纤市场库存在上游生产商处积压,但下游期现商和纱厂库存偏低,存在补库需求,交割后部分货源从生产商流向期现商和下游企业,矛盾暂时不会太明显激化。
徽商期货研究所分析师 刘娇:在聚酯开工好转的同时,受到终端订单平淡的影响,聚酯产销难有放量,终端采购谨慎、主要以消化前期库存为主。涤纶短纤目前基本面无较强支撑,短期内止跌企稳的东西,除了寄希望于聚酯原料企稳外,根本动力还需来自终端消费的回暖,但考虑到目前现货加工费空间偏低以及部分企业发货紧张等因素支撑,预计市场跌幅有限。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