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纺织巨头跌落神坛?负债400亿、子公司破产、9个月再亏4000万(热度:★★★★★★)

据10月28日,如意集团发布的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出现4330万元的净亏损。如意集团遗憾由盈利转为亏损。
不过,亏损并不是如意集团如今面临的唯一难题,其还有着数百亿的债务待还。据如意科技2020年报公布的数据,公司正背负着将近400亿的债务。因为背负着高昂贷款,公司资金流又十分拮据,如意集团的多家子公司纷纷走向了破产的命运。
2.外贸迎来大利好:美财政部长考虑降低部分对华商品关税,全球纺织业正迎强劲复苏!(热度:★★★★★)

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电视访谈中表示,美国正在考虑降低针对中国商品的部分关税。
24家美国商业协会上周五(12日)致函戴琪和耶伦,呼吁白宫降低中国商品关税,并扩大进口关税豁免范围,以恢复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这些协会在信中申诉,关税措施持续对美国企业、农民、工人和家庭造成不相称的经济伤害。
根据中美双方商定,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6日上午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一些机构、企业近期判断,11月16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将推动美国在降低或取消对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同时,撤销对新疆棉花产品进口实施的禁令,或利于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美出口回到正轨。
3.涤纶长丝再迎大促销:猛跌200-600元/吨(热度:★★★★)

“限电限产”让纺织全产业链措手不及,产能降低、原料价格上涨、缺货断货等现象从原料端到需求端均有体现。进入11月,虽然部分情况有所改善,但纺织市场似乎陷入了比10月更加纠结的地步。
近日,纺织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波动。原料价格的波动向下传导,15日各大聚酯厂家再次迎来大促销,大跌200-600元/吨。截至11月15日涤丝各产品价格对比上月即今年最高值,涤纶长丝FDY150D下跌1250元/吨至7950元/吨,POY150D下跌1350元/吨至7750元/吨,DTY150D下跌1350元/吨至9450元/吨。
4.突发,浙江某染厂发布停产通知!(热度:★★★)

11月18日浙江一知名印染厂发布临时停产告知函,预计2021年11月20日起,年度生产用电量使用完毕,不得不临时停产,将在2022年1月1日后得以恢复。
尽管往年用电高峰也出现过限电的情况,但“开二停五”、“限产90%”、“几千家企业停限产”的情况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长期限电,产能肯定是跟不上需求的,只能进一步减少订单,使得需求端供应量更为紧缩。
5.新凤鸣产能再提速:独山能源三期PTA项目开工会召开!(热度:★★)

11月8日至12日,浙江独山能源有限公司三期PTA项目开工会在平湖市独山港石化产业园顺利召开。新凤鸣集团副总裁兼独山能源总经理郑永伟、科氏技术英国有限公司(KTS)亚洲区总监杜群龙、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潋等相关领导及三方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独山能源副总经理肖海峰主持会议。
独山能源三期PTA项目开工会的顺利召开,既为项目实质性建设按下了“启动键”,也为新凤鸣集团早日实现“三千”战略目标按下了“快进键”。
6.羽绒服需求爆发式增长,销量同比暴增近140%!(热度:★)

立冬以来,各地气温逐渐降低,部分地区甚至“一天入冬”,出现了气温骤降10摄氏度的情况,御寒装备成为消费热门,不少人已经开始添置起羽绒服。
上海某品牌羽绒服旗舰店店长 林婷:降温之前,大概每天进店人数七八百人、上千人,降温之后明显翻番,大概一天有两到三千人。销量的话,比如昨天一天,我们的销售额超过90万元。去年我们大概也只能做两三百单、三四百单,今年可以突破到六七百单,同比增长了近140%。
2020年,我国羽绒服市场规模已达1317亿元,行业增速8.93%,业内分析师指出,受冷冬预期影响,今年将有望突破1500亿。随着国产羽绒服品牌不断升级,未来羽绒服行业景气度会有所提升。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