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各家染厂门口出现上述排队卸货的场景,外部人士或许以为,这是纺织业大爆发了,都已经开始排队卸货,今年必将是个盈利年。但实则订单爆仓是假象,纺织企业老板们均是有苦难言。
爆仓是假,“减产”是真
近一段时期,“限电停工潮”席卷全国10余个省份,尽管往年用电高峰也出现过限电的情况,但“开二停五”、“限产90%”、“几千家企业停限产”的情况都是前所未有的。相关监测平台显示,目前,江浙地区加弹开机率已由中秋节前的8成多降至6成左右,织机的开机率由6成左右降至4成上下,这也是自今年春节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前限电,相关部门都会提前通知,让企业有个缓冲余地,本次限电却一反常态,对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有所影响。如果长期限电,产能肯定是跟不上需求的,只能进一步减少订单,使得需求端供应量更为紧缩。

如今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本就货源十分紧缺,叠加能耗双控大力出击将导致高能耗产品供应减量,而作为整个纺织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印染厂处于尴尬地位,在三大传统能源“水、电、气”持续涨价背景下,同时受染料、助剂、大化工等各类化工轮番涨价,这让纺织以及印染企业面临巨大运营压力,形势比较严峻。
利润遭挤压,纺织企业进退两难
“国庆一回来,整个纺织圈就乱了套了。上游的棉花、棉纱等所有原材料飞速上涨,一天一个价。”小编采访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原材料暴涨之下,坯布、面料、印染等也闻风而动,纺织市场已然掀起一轮前所未见的轰轰烈烈的‘涨价潮’”。
由于纺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大量贸易商采取“高报价、低成交”的策略,捂盘不卖,待价而沽,甚至选择毁约;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进口纱也处于不报价的“封盘”状态。为保证生产交货,一场“抢布潮”也在纺织行业内拉开了帷幕。
随着原料、棉纱布、面料价格的暴涨,纺织品服装出口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首先,目前国外品牌商、零售商大多不接受纺服企业、外贸公司上调报价,原料、纱布的上涨很难传递到终端订单,外向型企业承受能力比较有限,因此要么“弃单”,要么独自消化棉花、棉纱等上涨的成本,无论做哪一种选择,生产企业都很痛苦。
与此同时,受原料价格极端上涨及限电、限能双重打击,利润率不断被挤压,交期无法保证、甚至无法预期,导致超过30%以上的大量在手项目翻单迅速流失至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土耳其甚至南美等传统纺织生产地域。同时,人民币汇率走强将进一步挤压利润率。后期行情无法预测,外贸接单或愈加艰难。
小编有话说
突如其来的“限电限产”让整个纺织全产业链措手不及,产能降低、原料上涨、缺货断货等现象从原料端到需求端均有体现。但对上游原料供应的影响小于下游需求,整体上,越往下游能耗越高,受到的影响越大,因此利空原料市场。
但俗话说的好,危机总是与机遇共存的,“限电限产”事件可以看成是对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杠杆,唯有通过技术与数字推动产业结构迈向高级化,将其发展成为数字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面临的困境。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