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观察>>正文

不止造车:奔驰从汽车的安全气囊中回收材料制作衣服,蔚来汽车推出全新环保时尚品牌 BLUE SKY LAB

来源:纺织面料平台 | 作者:纺织面料平台 | 时间:2021-10-31 19:55:13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面料来自"安全气囊"?

奔驰跨界推出服装新系列!

美国潮牌设计师兼音乐DJ Heron Preston与德国豪华汽车品牌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合作推出了一个概念服装系列,旨在探索时尚设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边界。


Heron Preston 这次的创意是,从汽车的安全气囊中回收材料制作衣服。梅赛德斯奔驰介绍说,“这一拯救生命的科技创新正迎来两个纪念日”,今年是安全气囊首次获得专利50周年,也是梅赛德斯奔驰在其S级轿车(S-Class cars)中使用安全气囊40周年(S级轿车是梅赛德斯奔驰产量最大的一个系列)。


Heron Preston 使用的材料均回收自梅赛德斯奔驰在安全和撞击测试中使用的安全气囊。他设计了三款男女服装和一些独家商品,衣服像安全气囊一样可以充气和放气。这一系列将于9月10日开始在球鞋交易平台GOAT上销售。



新能源汽车蔚来推出

全新环保时尚品牌 BLUE SKY LAB

10月15日,造车新势力蔚来发布了旗下的时尚环保品牌BLUE SKY LAB,发布会当晚,在上海时装秀的现场,11位蔚来用户和众多专业模特,将带有工业机能元素的服饰、箱包以及家居产品带到了现场。Blue Sky Lab项目将汽车制造中的剩余材料如安全气囊、安全带、超纤和真皮的余料以及铝材再次利用,打造可持续生活方式产品。



作为一家造车新势力品牌,蔚来一直着力于循环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除了此次在上海时装周首发的环保服饰以外,蔚来还就电池技术、续航里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据悉,蔚来明年还将推出世界上第一辆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量产纯电动汽车。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奔驰、蔚来通过回收汽车安全气囊等材料重新利用、设计成衣来体现自己品牌的社会责任,减少对地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通过可持续切入,从汽车领域入局纺织服装领域,增强自身的品牌竞争力。除了奔驰、蔚来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可持续发展”这一队伍中:


匡威


近年来 Converse 一直积极发展 Renew系列计划内容,此前曾利用废旧水瓶制造了多彩环保鞋,此番该系列又再度迎来了最新设计。前段时间推出的 Renew Chunk 70鞋面运用由可回收而成的再生材料。鞋面和鞋带均由部分回收棉和聚酯纤维制成,鞋身以经典 Chuck 70 为蓝本,马卡龙色系配色,将环保材质与经典鞋型进行融合。

耐克


耐克推出全新的运动鞋 Air Zoom Alphafly。整体采用回收材料打造的重量占比高达 50%,其中包括 Nike Flyprint 鞋面是由至少 20% 回收 TPU 制成的 3D 打印纺织品,搭配 45% 回收 Flyknit 材料、完全可回收 PEBA ZoomX 鞋垫、100% 回收聚酯纤维标签与鞋带、50% 回收 TPU 无缝薄膜、70% 回收泡棉奶油色中底、部分回收 TPU 前脚掌 Air Zoom Pods、50% 回收碳纤维后脚掌鞋底垫片 Flyplate。

图片

Nike不久前还发布了首款“Move to Zero”系列环保内衣,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Move to Zero”系列环保内衣采用Nike ReLuxe制成,这是一种由75%以上回收纤维制成的纺织品,此外,该系列内衣还使用了品牌专利的“Dri-FIT”技术,可以快速吸收和蒸发汗水,保证一整天的穿着舒适度。

Gucci


首个古驰可持续系列(Gucci CircularLines)——古驰全新Gucci Off The GridCollection,以回收 ECONYL 纱线制成的100%再生尼龙为主要面料。这一设计特别为关注环境议题的人士创新构思,延续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ECONYL 再生尼龙项目由 PRADA 和面料生产商 Aquafil 联合推出,通过收集海洋中的废弃塑料、渔网和纺织纤维废料,循环利用并提纯而生产的。

Burberry


英国奢侈品品牌博柏利(Burberry)推出了 ReBurberry Edi 系列,共有26种风格,把时尚与环保的融合成为其设计的重要元素。这一系列的外套使用再生尼龙和用回收的塑料瓶制成的涤纶制成的。该系列的发布是巴宝莉全球可持续时尚战略的重要一步,旨在培养消费者的可持续时尚消费理念。


为什么这些时尚巨头不约而同将目光放在了可持续这块?

材料创新企业正在成为资本与消费市场眼中的潜力股

根据麦肯锡发布的《2020年度全球时尚业态报告》,有45%的受访服装公司希望整合更多创新的生物基材料,>67%的生产采购高管表示使用创新的可持续材料对公司非常重要。受访的大部分的公司都认为,功能性的材料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也很重要。比如:GORE-TEX、POLARTEC这类户外品牌,以及优衣库等企业在功能性材料上深耕已久。麦肯锡还在报告中估算,从2013年到2019年,纺织领域在创新方面的年度专利申请量将增加8倍。


来源《华丽志》

过去五年,有49家新材料创新公司在国际市场涌现,为众多品牌及消费市场提供资源密集度较低、价格更低廉、并且对动物友好的可替代材料选择。不论是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战略性举措,还是环保型替代材料所受到的越来越大范围的关注和投入应用,都已经不再是时尚行业陌生的产业模式。但随着资本市场的投入、越来越多品牌参与其中,以及来自消费市场的认可,以可持续时尚为初衷的新型替代材料,将成为一条愈发蓬勃的赛道,并推动更多创新型企业一改时尚行业的传统价值观和发展模式。


材料创新企业融资最高达 5.99 亿美元

因此对于品牌们来说,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去打动处于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者们?如何以新思维践行可持续?如何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如何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都是亟需它们去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品牌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帮助它们更好地与消费者展开沟通,以此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还能有哪些渠道去践行自己的负责任消费以及如何用个人力量去聚沙成塔推动社会实现 2030 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至今逐渐深化的见证,也是其核心和内容不断丰富的一个体现。


由联合国提出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政策方面。根据联合国“即刻行动”运动发布的数据:“时尚行业(服装和鞋类)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8%以上,废水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0%。仅仅制作一条牛仔裤,从棉花生产到最终产品上市,需要约7500升水。”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推动服装行业的节能减排。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了碳排放数据在线填报系统,协助纺织企业设定科学碳目标。

新材料未来是否能让更多消费者、品牌方接受?

目前,新材料的发展仍要受到很多来自消费端和供给端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先看供给端。鞋服行业对供给端最大的诉求,是以更低的成本做出好的产品,然而,如今大部分的新材料成本都不低,材料性能与传统的棉、麻材质相比还不够稳定。

在企业端,可能大部分企业对新材料的认知还不够准确、清晰。除了部分品牌入局,大多数企业仍在观望、犹豫。

这其中还涉及到博弈、平衡。与新材料伴生的可持续等概念,某种程度上是在倡导消费者更低碳、更环保、买更少的衣服,这与消费企业追求的高频次、高复购相左。

站在消费者视角,目前可持续环保消费这些理念在人群中的接受度正在提高。不过,整体而言,在大众消费市场,可持续环保在购买决策中的权重还不够高。认为环保新材料只是噱头的,也大有人在。可以说,新材料产品的普及,还需要对潜在用户进行市场教育。

尽管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之路有不确定性,其对鞋服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无法掩盖。目前较为可行、通用的方案是,不把新材料作为服装鞋类材料的主心骨,而是作为消费者nice to have(很愿意有)的部分。因为这些新材料在防风、防水、舒适感等方面的优势,是一些传统材料难以比拟的。


此外,从产业链革新的角度,无论是生产还是回收,新材料相较于传统材料都更高效、更环保。新材料的生产成本还有很大的压缩、调整的空间。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长,就能更清晰地意识到,新材料其实是在为企业和社会降低生产与消耗的成本。

已经有一些比较乐观的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材料、功能性材料买单。根据中国纺联社2019年的调研,在受访的5002名消费者中,超过40%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纺织服装产品付出10%至20%的溢价。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与新材料相关的概念、生产方式被消费者更广泛地接受之后,新材料背后的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将有机会改变整个新材料生产的价值链,而新材料生产的成本越低、效率越高,就越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市场中,形成良性的循环。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沈佳羽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8(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