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间,
天气突然冷了起来,
小编早上起来被冻得瑟瑟发抖!

中国天气网消息称,11月18日,强冷空气在我国中东部“大展拳脚”,东北、华北、江南一直到华南一带遭遇了明显降温,尤其是在江南一带,降幅普遍超过10℃,仿佛一夜入冬。

对纺织秋冬市场来说,温度的变化必然是影响纺织行情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11月13日的第五届浙商大会上,马云说过今年双十一的服装销售还可以更好一些,只是因为还没有降温,冬天的衣服没有启动。
如今冷空气来了,气温终于降下去了,纺织人盼望中的“年末最后一波行情”会来吗?

2019年秋冬的第一波行情,比以往时候结束得更早一些
如果是说用一个字来形容今年的原料和坯布价格的话,那就是“跌”。
PTA的价格从年初的6100多点下跌到了如今的4700点左右,尤其是进入7月以后,基本是一种“只跌不涨”的局面。

坯布也是这样,常规坯布价格一跌再跌,去年的时候380T尼丝纺价格超过了4元/米,而现在跌得只剩两块多了。
因为不断下跌的坯布与原料价格,织造厂家不愿意囤原料,现货贸易商不愿意囤坯布,最终导致的就是聚酯厂家涤丝库存高,织造厂家坯布库存也高的尴尬局面。
因为气候的原因,每年的“双十一”都是一个秋冬服装销售的高峰,也是织造厂家去库存的一个好机会,但今年因为还未降温的原因,这轮去库存显得有些不太给力。在走访过程中,织造厂家普遍表示,11月的订单数量减少比较明显,秋冬面料的第一波行情似乎“还没发力,就已经倒下了”。

量价齐跌,秋冬市场“主力”胆布也“掉链子”了
胆布作为羽绒服、棉服等秋冬服装面料的配合面料,主要以春亚纺、涤塔夫、尼丝纺等常规面料为主,每年全国的销售量高达数十亿米,是秋冬纺织市场的一个重点,但今年的胆布市场却“掉链子”了。
价格方面,常规胆布的价格平均下跌幅度超过三分之一。盛泽地区一家胆布超市负责人文总表示:“今年的订单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价格与年初相比下跌了0.7-0.8元/米左右,像我们的292T涤塔夫年初的时候2.1,现在只卖1.55。”
销售方面,今年胆布的销售几乎也是一个被“腰斩”的态势,大部分胆布企业今年的销售数量比去年降低了至少三分之一。

这样量价齐跌的行情就导致了如今市场恶性竞争的现象非常严重。一家大型织造企业的负责人俞总就说,他们的公司主要生产尼丝纺,但因为产能过剩的原因,今年的尼丝纺行情非常差。偶尔有一个规格产品需求稍微好一点,就会有许多企业一窝蜂地生产这个产品,需求马上就被供给淹没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在的常规产品再难有亮点出现。不过没有好的,差的产品却不少,例如300T春亚纺、380T尼丝纺、320T涤塔夫因为其比较常规,导致大量织造企业在没单子的时候都会生产它,如今市场上这些产品的库存已经“突破天际”。一旦企业库存过高或者资金紧张,这些产品都是第一时间抛货的对象。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实际上,今年的行情与去年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中国绸都网曾在去年做过关于秋冬里面料的相关调研,调研发现,去年下半年的行情因为原料价格下跌过快也显得有些不温不火,但11月下旬却迎来了一波利好。
但与去年不同的是,去年这个时候织造企业没有那么多的库存,却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原料方面,去年11月PTA的“低点”是接近6500元/吨,而现在则是不到4800元/吨;外贸方面,今年中美贸易大幅下滑,东盟、欧盟方向的出口也有所缩水。
因此哪怕今年和去年的11月表面上看起来行情相似,但纺织人所遭受的压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中间商不愿“接盘”,市场变为需求主导
在如今产能过剩的格局下,纺织市场已经转变为一个需求主导的市场了。
对织造企业来说,因为市场信心的缺失,库存的常规产品缺少中间商“接盘”,只能自己承受,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实实在在的需求才能够真正的带动市场。
如今变凉的天气或许能够带动一波秋冬服装的销售,给如今低迷的纺织行情回一波血。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如今市场上常规产品的库存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波短暂的行情仅仅只能消耗其中的一小部分,只有长期稳定的需求才能带来真正的转机。但不幸的是,专家预测今年的冬天大概率是一个暖冬,冬季羽绒服、棉服的销量前景难以让人感到乐观。

编后语
冷空气终于来了,一夜之间气温下降超过10℃,或许能够带动冬季服装的一波行情。但在不断下跌的原料与坯布价格造成的压力下,织造企业常规坯布库存普遍高企,降温所带来的行情只是杯水车薪。想要真正的去库存,还需要下游终端市场释放持续不断的需求,但这在今年暖冬的预期下却是比较难了。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