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镇素有
“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美誉。
在千年的历史长卷中,
70年或许只是短暂一瞬。

但就在这70年,
盛泽纺织面料从弱小到强大、
从稚嫩到成熟的空前飞跃,
蕴含着几代纺织人始终朝气蓬勃的探索实践,
为盛泽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眸70年盛泽面料的变迁,
无论材枓、颜色,还是质地、细节,
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已退休多年的盛泽纺织人陆寿康告诉记者:
解放之初,当时的盛泽虽然是“丝绸之府”,镇上的居民,“娘胎里就听到织布声”,但低效率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的加工需要和人民的衣被需求,当时布票的匮乏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习惯正反映了盛泽在纺织面料等方面的供应不足。
陆寿康说,改革开放前,盛泽没有一家大型纺织企业,家家户户用着老式有梭织机,当时的面料都很单调,不是白色、蓝色就是灰色。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盛泽许多在改革开放中掘得第一桶金的经营者,响应政府号召投资纺织企业,一时间,1000多家民营纺织企业在盛泽遍地开花,每年的投资额,从几个亿发展到几十亿,盛泽纺织业结构逐步向化纤面料跨越,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盛泽纺织面料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各种融入高科技、时尚元素的面料也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穿衣习惯。
行走在盛泽镇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各大商区,
看着鳞次栉比的绸庄店面,
年逾七旬的盛泽丝绸文化研究专家
沈莹宝感慨万千。

没有市场,
就没有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
就没有盛泽的今天。
对于盛泽人引以为傲的纺织业,它的前世今生,沈莹宝如数家珍。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盛泽丝绸纺织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服装的旺盛需求带动了纺织产业的大发展,盛泽民营企业也由此异军突起。然而,伴随着民营企业快速崛起,盛泽一下子就有了10多万台喷水喷气织机,盛泽正因为市场和实体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以实体企业为抓手,推动纺织产业向高新化、信息化、绿色化加快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
进入新时代,盛泽积极拥抱智能化、数字化大潮,一批批智能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盛泽汇集了世界一流的纺织面料生产装备,比如先进的喷气织机和喷水织机、纺丝设备,以及来自意大利、日本的后整理和印染设备。

在设备“新老交替”过程中,盛泽纺织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织造和面料研发环节,通过智能化改造、装备提档,面料研发优势越来越明显,附加值不断提升,功能性、差异化的高端时尚面料,这几年占比越来越高。

盛泽纺织创新从来不搞“闭门造车”,
而是紧跟设计师的“嗅觉”走。
WGSN时装趋势预报、
PV秀讲座、
欧美流行发布、
意大利时装展……

通过互联网,眼睛时刻盯着世界最前沿,开发新品自然“未卜先知”,市场热卖也是水到渠成。
迄今为止,盛泽已拥有丝绸产品、仿真丝面料、时装面料、男装面料、防寒服面料等18家国家级纺织品开发基地,占全国纺织品开发基地的16%。通过面料、设计叠加时尚,打造盛泽面料“原产、原创、生态、流行”的时尚个性,持续引领全球纺织产业链的新产品、新趋势、新理念。

历年来的中国时尚流行面料评比,盛泽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累计获评1000多块时尚面料,盛泽所申报的面料,门类齐全,侧重不同,各有各精彩,给评委留下深刻的“盛泽印象”,盛泽被中国纺织界称为“时尚之都”。
如今,
经过全面深刻的转型升级,
在全新的行业定位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下,
盛泽纺织面料再一次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

目前,年产各类纺织服装面料150亿米,约占全国的27%,连起来能绕地球300多圈,足够全球每人做一件衣服,真正“衣被天下”。

单从量上看,盛泽人已经把纺织面料做到了极致。全镇丝绸纺织企业2500多家,有各种织机10多万台,“时尚之都”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借助国家先进功能性纤维创新中心等平台优势和研发优势,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纺织面料研发的盛泽“硅谷”,以“中国面料看盛泽”为主题的盛泽纺织品博览会,用“绸都风尚”诠释“时尚风向”,这个昔日的中国绸都正“破茧成蝶”,“丝绸古镇、纺织名城、时尚之都”三张名片越发靓丽。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