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观察>>正文

科技致富,原来《财富》500强的纺织企业入围之路可以这样开启!

来源:纺织科学研究 | 作者:纺织科学研究 | 时间:2019-07-23 09:47:57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7月1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此排行榜考量了全球范围内排名靠前的中国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成就。其中,入围2019中国500强排行榜的纺织服装企业共有15家。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排名最为靠前,为第100位;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次入榜。此外,15家企业中,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盈利水平最高;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盈利亏损的唯一一家。

分析这15家企业2018年的财报不难发现,尽管过去一年,外部市场环境错综复杂,行业内竞争加剧,但这些上榜企业通过加大差异化产品研发力度,推动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等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不论是加大研发人员比重,还是加强专利布局,入选财富榜的纺织服装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斥重金,科技助力竞争力提升,原来财富500强的入围之路可以这样开启!

在15家企业中,除了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港股上市企业,未能录得研发投入具体数据外,其他11家企业均在2018年财报中披露了研发投入的具体金额及人员配备情况。其中,荣盛石化、新凤鸣、东方盛虹三家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均达到了10%以上。三友化工、浙江龙盛、东方盛虹三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以上。这11家企业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达到了56.66亿元。那么,究竟每家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有何具体举措呢,就让我们从其财报中一探究竟吧!

排名100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借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期生产管理中累积了丰富的工艺操作经验,并逐步形成了雄厚的产品研发实力。公司2012年建立了“院士工作站”,2013年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又成立了“聚酯新纤维研发中心”。公司聚合部门在前期项目中成功应用大规模熔体直纺聚酯和纺丝技术,并在后期项目中进一步发展完善,逐步提高了国产化设备配套比例。

公司利用所掌握的PTA、聚酯及纺丝生产技术进行相应生产装置的增容改造,有效降低了单位产能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在成套技术及设备国产化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在中金项目选用了新的技术路线,部分以燃料油(较石脑油便宜)为原料制成芳烃产品,在解决全球石脑油供应紧张的同时,可大幅节约原料采购成本,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利用副产品氢气将燃料油加工成石脑油,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公司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优势,着力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提高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长期以来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聚酯长丝及薄膜产能为155万吨/年,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排名109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推进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化纤领域的高端产品研发应用,已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以仿真细旦、阳离子、有(消)光、有色、功能开发和非涤纶系为主攻方向开发高功能、差别化纤维。公司与浙江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中长期合作平台,旨在引发化纤领域的技术变革,树立行业标杆,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尝试运用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尝试建立集中式大数据平台,以推进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启动“恒逸工业大脑·飞兔行动”,在己内酰胺动力装置锅炉燃煤效率提升改造项目中,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优化了己内酰胺燃煤优化一期项目,降低能耗,提高热效率2.6%;在导热油炉项目中,通过离线数据的采集分析,目前算法模型通过模拟测试,已实现煤耗降低1.5%以上。此外,公司结合自身生产工艺需求、智能制造技术规划,与供应商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实现自动络筒、自动包装线、智能外观检验等8项技术改造,2项技术创新,为将来在行业内进行智能制造项目的商业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8年是公司的科技创新年,公司对标国际一流科技企业,进行科研战略布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和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引进、培养和储备。公司积极探索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新思路,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团队建设、外部合作等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8年度申请专利共20项。“无锑环保聚酯熔体直纺长丝成套技术”项目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完成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此外,2018年公司同浙江大学签署中长期科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浙江大学-恒逸全球未来先进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深化名校和名企之间的合作。

排名150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涤纶长丝领域的高端研发应用,拥有1000余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并聘请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化纤资深专家长期为公司专职服务。在立足自身研发能力建设的同时,还与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合作建立“恒力产学研基地”。先后引进德国吉玛公司、德国巴马格公司、日本TMT公司等全球最先进的设备,并不断吸收改进,具备国内一流的工艺设备能力。

公司持续强化新产品研发与加快新市场开发,不断拓展利润增长点。恒力化纤推出50D/216F、50D/288F,单丝做到了0.174dpf,新品80S、95S细旦仿棉和珍珠纱等产品得到市场好评,对于有盈利前景、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市场加大了研发与生产力度,全年民用丝差别化产品销量36万吨,同比增长20%。恒科新材料FDY新品利润贡献率占比37%,较上一年同期增加7.7个百分点。德力化纤细旦丝、超细旦丝、异型丝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全年销售50D及以下产品和功能性纤维3.9万吨,毛利润达1.1亿元。康辉石化浅网印刷基膜攻关基本完成,离型保护膜、烫金转移膜热稳定性得到改善,镀铝基膜在日本市场获得良好口碑,4.5微米TTR成为法国阿尔莫重要合作伙伴。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战略,构筑自主化技术研发的企业创新平台。截止2018年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26件,申请PCT国际专利7件,授权国际专利1件,中国专利奖1件。恒力股份旗下继恒力化纤、恒科新材料、德力化纤后,康辉石化也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志着恒力旗下的全部聚酯化纤经营主体企业都完成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

排名214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推进涤纶轻量化产品研发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拥有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多项产品、技术开发成果达到国内领先乃至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年产40万吨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技术及系列新产品开发”项目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绝大部分关键设备为德国、日本引进,达到国际一流装备水平,优良的装备为公司的新产品开发、产品差别化比例的提升、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保障。

公司涤纶长丝产品包含POY、FDY、DTY、复合丝等四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规格齐全,被称为化纤行业的“沃尔玛”超市,产品差别化率连续多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基于产品结构和技术装备的优势,公司充分利用既有大容量的熔体纺设备,又有灵活可调的切片纺设备,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动,快速调整其生产计划和产品结构以响应市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推进涤纶轻量化产品研发工作成为公司产品研发的主要方向。通过研究试验已顺利开发出各类功能性差异轻量化复合新产品,支撑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恒邦三期利用“一头三尾”差别化的装备优势,全新开发出了阳离子细旦品种,并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而打开销路。《超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等几项新品研发技术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纺织行业专利优秀奖,《PBT 预取向丝》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工业产品。POY油剂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扩量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油剂“桐昆化”梦想初步实现。

排名270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纤维产品差别化率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拥有的“企业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子公司中辰化纤于2013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还被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低碳环保功能性长丝制造基地。公司除重点关注产品开发外,也非常重视生产技术、工程设备技术的研发。公司与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完成的“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是对大容量聚酯长丝柔性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创新,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司与东华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共同承担完成的。“大容量短流程熔体直纺涤纶长丝柔性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公司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了产品的差别化率。发展至今公司多个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并多次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成功开发了EACOOL(易酷)吸湿排汗纤维、高特丝纤维、环保抗皱纤维、K-warm中空保暖纤维、超柔纤维、桃皮绒细旦纤维等差别化产品。随着生产的稳定和提高,公司将在超细纤维、异型截面等品种上加大开发力度,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从而提升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排名351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虫洞科技”助力马拉松赛事

2018年,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品类的整合营销链接年轻消费者,并持续加大研发活动成本,已占总销售成本5.2%,获得各项专利超900项;集团在全球设有多个研发设计中心,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吸纳了近200名来自1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研发专家;安踏自主研发“虫洞科技”和C202跑鞋,助力近千名专业马拉松跑者成功获得个人最佳,成为马拉松赛场上最受欢迎的国产跑鞋之一。
安踏品牌借力体育营销,助力平昌冬奥会、雅加达亚运会、阿根廷青奥会,国家队装备科技先进,面貌一新,奥运主题商品成消费新时尚。集团第二大主品牌FILA定位高端运动时尚,覆盖25至45岁高端消费群,首次亮相意大利米兰时装周,引领全球时尚运动的风潮。FILA以多品牌开拓时尚运动的消费群体:FILA时尚运动、FILA FUSION(潮牌)、FILA ATHLETICS(专业运动),以差异化的商品定位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签约王源为潮流运动的代言人,全面进军20至30岁年轻人市场;与国际优秀设计师合作,包括纽约华裔时装设计师吴季刚(Jason Wu)、美国著名服饰设计师Ginny Hilfiger,以及另一著名设计师林能平(Philip Lim),引领高级运动时装风潮。

排名370

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科研项目成果丰硕

2018年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研发团队建设,在公司层面设有研究总院引领科技创新,各事业部统筹各业务板块的产品研发,在各企业设有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产品的具体工艺设计,“三位一体”统筹推动公司的科技研发工作。全年共申请专利472项,其中发明113 项;获得授权专利396项,其中发明44项。目前,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752项,其中发明专利 447 项。

公司加大研发力度,取得了丰富的科技成果,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报告期内,3542公 司“成纱三角区中纤维的分层集聚调控及高性能纱物与织物的产业化生产”项目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3542公司的“基于超细旦功能性纺织品研发生产及产业化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542公司的“新型环保复合面料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502公司“防弹头盔自动铺片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河北省科学发明三等奖;3521公司“工业烟气超净排放滤料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513公司“高端功能鞋靴智能研发制造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报告期内,3503公司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森普利公司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539公司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共拥有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产业研究院,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协会技术中心。

排名395

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持续推崇精益生产

2018年,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各类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精益化生产。集团于2018年12月成立了申洲国际纺织研究院,并设有院士工作站,聘请了两位院士为顾问。一位院士主要关注新面料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另一位院士主要以“减少”资源占有为目标,研究环境治理和绿色环保印染技术,以达成“2025零排放”计划。

集团通过创新中心要达到的愿景是: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的同时,降低生产排放对环境的压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者。集团一直推崇精益生产,“智能吊挂系统”由电脑控制,负责自动把生产任务分配给各个工作站作业员,降低了作业员工劳动强度,减少各工作序间传递时间,提高生产效率2%~3%。集团通过数字印花技术实现了更精准和丰富的颜色,也摆脱了传统印花对能源的大量消耗。集团推出了臭氧洗水G2 Ozone Wash,即臭氧洗水,臭氧是强氧化剂,通过G2合成的臭氧对服装进行洗水,衣物自然褪色而成怀旧风格,通常这一效果要通过化学助剂来完成,而G2摆脱了化学品并减少了用水,最小化了这类产品对环境的压力。

排名416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化产品优势日益凸显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牢牢牵住“强科技”这个牛鼻子,以研发创新为驱动,为发展注入新活力。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装置安全环保水平,公司创建了 7 个专家工作室,确定了155 项专家课题,不断完善公司研发体系、提升研发能力。硅业公司独立承建的“河北省有机硅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正式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验收,进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序列。化纤公司主导成立再生纤维素纤维绿色发展联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以平台升级带动技术升级,公司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2018年,公司开展了环保树脂等200多项创新项目,研发阳离子纤维等17项新产品,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19项。国际发明展览会荣获1金、3银、1铜的好成绩。首次引入热成相仪,并自主研发架空线路防冰敷喷涂,避免冬季线路结冰舞动,切实提升了电气系统的预控能力。10万吨次氯酸钠装置顺利投产,产能稳居行业第一,成为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

公司坚持产品抓高度,产业抓宽度,布局抓长度,不断加快新产品成果转化。一是差别化增效显著。超短纤稳步提量,累计增效60万元;6个彩纤品种产量均提升至100吨以上;开发高透明料专用树脂等新产品;实行差别化产品定制化生产,满足用户个性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差异化收入。二是高端化优势凸显。成功生产涡流纺专用纤维,价格高于普通纤维500元/吨;大盘料专用树脂晋级行业“第一梯队”,氯碱公司7项产品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三是规模化优势释放。20万吨项目达优达产,成本优势显现。差别化、高端化、规模化定位更加明晰。

排名434

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以高、精、尖、新产品占领市场

天虹集团自1997年成立以来,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及资源。集团以实验室为技术中心,通过自主研究以及与国内外知名纤维开发商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发了以纯棉产品为主的包括纯棉包芯弹力系列、高档针织用纱和服装面材料在内的多种新技术、新产品。

集团以棉包芯纱为主打品种,同时也生产针织单纱等系列品种。集团以高、精、尖、新等新产品占领市场,其产品的质量水平均达到乌斯特公报5%~25%水平,达到国内标准的优级水平,迎合了目前以产品多样化和高档化为主要方向的国内国际市场。

集团在天虹时代建立了集团国家级研发中心,技术总监担任中心主要负责人。集团先后与各大知名机构及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开发基地,研究开发新产品25项。经过2018年一年的投产运营,现已收到显著的成果,不但拉动了当地的经济,还解决了徐州近3000人的就业问题。

排名436

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

加大功能性产品研发

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主品牌围绕运动、时尚、舒适几大关键词开发产品,期间推出了包括温暖感的德绒磨毛衬衫,风格差异的一衣两穿茄克,手感细腻的双面呢大衣;通勤、户外、运动百搭穿着的Q运动羽绒;以及使用优质面料打造的极致性价比内衣等多个产品系列。

通过与多个IP深入合作,海澜之家针对性的推出“胖西游系列”、“环太平洋系列”、“刺激战场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主题性产品,拓宽品牌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更广的消费群体。新品牌方面,坚持自主创新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品牌的产品风格及形象定位设计开发新品,结合消费者需求,推出不同系列的高性价比产品。

排名437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分散染料节水降本项目实施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全球完整的产品开发、工艺开发、颜色应用服务(CSI)、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技术研发体系。公司目前拥有境内外专利近1900项,雄厚的研发实力为公司在高端市场的产品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8年龙盛研究院全年累计实施完成项目35个,投产见效8个,在建项目35个,新立项项目40个。分散染料节水降本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分散染料业务的市场核心竞争力。系列高盐高COD废水处理关键技术、染料配套中间体项目绿色清洁新技术的开发,既能解除环保后顾之忧,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排名446

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

全面改造智能加工系统

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民用涤纶长丝领域,持续稳健扩张产能,积极发挥规模优势与内部协同效应。规模化民用涤纶长丝的生产企业有着更高的生产效率及更低的生产成本、更稳定的现金流及利润规模,可以保证较高的设备投入及技术研发投入,从而在持续保持产品的成本及技术优势的同时,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不断推进,我国民用涤纶长丝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已经出现将传统生产方式与智能化、信息化平台融合的趋势,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公司在差别化纤维等生产线上全面采用智能加工系统及信息化升级改造,开发了纺丝智能加工(落筒包装)系统、加弹智能加工系统及工厂环节智能物流系统,建立了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融合的现代化企业,明显提升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

排名493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全年开发新产品1912个

2018年,在全球经济形势发展趋缓,贸易摩擦升级,竞争持续加剧的情况下,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以稳扎稳打的经营理念,夯实产品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

纺织业务方面,集团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以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走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全年开发新产品1912个。集团一系列新产品多次获得各类大赛奖项。棉布产品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魏桥纺织也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质量奖现场审核,入选首批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被评为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

排名497

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

加强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

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纺织新材料业务在国内市场起步较早,目前已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核心企业申达科宝对压延涂层产品的生产工艺具有深刻的理解,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对市场的敏感度日趋提高。随着生产工艺的日益革新,申达科宝对柔性生产线的驾驭能力逐步提升,对于市场的新需求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可适应新材料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迭代快的特点,抢占市场先机。该行业的特点是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研发能力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公司纺织新材料相关企业针对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加强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目前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

2018年是公司持股70%的汽车软饰件业务核心企业Auria公司进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第一个完整年度。报告期内,为利用行业低位运行时期,加快业务整合步伐,进一步提高自身研发实力,强化整体产品竞争力,Auria公司加大前期研发项目的投入,以使公司的产品质量、性能和技术在市场上领先。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任萍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8(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