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行业名企>>正文

魏桥这次动真格了! 下了七味猛药,爆改出智能纺纱工厂!

来源:环球纺机 | 作者:环球纺机 | 时间:2018-05-24 10:34:08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魏桥纺织邹魏三园根据公司“专注创新驱动,对照世界一流标准,努力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力量,积极协调各工序设备技术攻关人才,在一纺和二纺现有先进设备的基础上,以提升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技改,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

尤其是二纺前纺自行研发设计的精梳机棉条重量实时监测系统,以及自动包装线优化升级等几项技改填补了厂家技术空白,也得到了厂家的高度认可。此外,筒纱吊笼自动清洁装置改造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前纺车间半成品的质量对针织品种棉纱的质量影响较大,所以多数纺纱厂把控制半成品质量作为质量控制的突破口。而前纺的工作重点在防止细节的产生,从根本上讲就是减少意外牵伸,保持各工序的重量稳定,杜绝一切自停失灵。

下面,首先就该单位在控制半成品质量方面,对前纺车间JWF1272型精梳机进行的一系列效果较好的技术改造作简单介绍。

首先是棉条重量实时监测改造。

在该项改造中,技术攻关人员对JWF1272型精梳机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把原来易损易坏且运行较慢的单片机控制系统改为三菱FX3UPLC控制系统。他们根据精梳运动配合及方便值车工操作的模式自行编制程序,并运用模拟传感器模数控制单元,对精梳条重量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实际运行中,棉条在通过圈条紧压压辊时,压辊的位置变化通过传感器传递给模拟量模块,经过自编的PLC程序,最终将实时的重量变化显示在触摸屏上,从而达到实时监测棉条粗细重量变化的目的。设定好重量限值后,当重量变化达到设置值时,报警停车,杜绝了因牵伸区、分离区缺条、漏条不停车问题;通过察看触摸屏重量曲线变化,则能清楚了解几天内重量是上升还是下降,从而判断落棉的变化和机台差异。同时,该项改造提高了牵伸圈条自停、牵伸漏条自停的灵敏度,避免了皮辊罗拉缠绕造成的火情隐患。

其次是JWF1272型精梳机牵伸传动改造。

JWF1272型精梳机牵伸传动使用单独伺服电机传动,当编码器接收到车身转动信号时,再经过原单片机控制器的运算,传到伺服变频器控制伺服电机动作。这一过程有时会出现通讯时间延迟,或编码器故障造成伺服电机传输扭矩不良,引发电机震动和质量波动。针对这一问题,设备技改人员自行设计加工零件,改造车尾主传动轴,更换为可变换传动齿轮,去除伺服电机和伺服变频器,用同步带将车身传动轴动力传动到车尾代替原有的电机单独传动,消除了传动延时和电机震动,试验对比单台重量内不匀率从1.12%降低到0.48%,条干测定值从3.5%降到2.8%左右。

第三是精梳台面单眼自停改造。

JWF1272型精梳机运行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点飞花堵在吊挂件的缝隙,就会出现台面棉网输出自停,且故障不显示在哪个眼,需要8个眼逐一排查,排除故障用时较长,影响生产效率。为了减少设备无故自停,车间往往采取扩大单一吊挂件缝隙的做法,这就影响了正常的自停合格率,且在有罗拉压辊缠棉细条时不停车,会产生质量和火情隐患。攻关团队经过长时间反复试验,最终决定在每个单眼输出台板上加装了单眼磁敏光电,让每个眼的自停单独控制。当有故障时,发生故障的单眼光电指示灯亮,方便值车工及时处理,同时因单眼光电较灵敏,解决了原设备自停检测不准确、故障检修困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按当前品种CPCM40S的车速300钳次/分计算,改造前,值车工实际产量为40000米,生产效率是82%,改造后,值车工实际产量达到47000米,生产效率达到97%,比先前提高了15%左右。

第四是智能化纺纱设备自动包装线的升级改造。

自动包装线是纺织界的一个全新领域,邹魏三园技改团队在2016-2017年度完成了AGV电车运输、分拣区优化、贴标机自动化等项目后,去年至今又相继完成了落纱平台夹纱器自动调节装置改造、筒纱吊笼自动清洁装置改造,两项技改均得到了厂家技术人员认可。目前正在自行研制的纸管自动卡号机,已基本完成机械部分,投入使用后可以完全解决值车工手动卡号的难题。

第五是自动包装线落纱平台夹纱器自动调节装置改造。

自动包装线落纱平台夹纱器对筒纱直径要求严格,偏差不能超过±20mm,实际生产中,在生产不同单重筒纱时,夹纱器无法根据各品种筒纱的直径自动调节夹纱器的尺寸。如同时生产1.89kg、2.0kg、2.2kg时,需要人工随时调整夹纱臂及光电位置,既加大了包装工作的劳动强度,又影响落纱平台的产能。针对这一情况,技术人员对夹纱器的夹纱臂进行了改造,通过添加滑动轴承和弹簧,使夹纱臂有足够活动空间,以适应不同类型筒纱的变化。改造后,筒纱直径的差异不再对夹纱器动作产生影响,提高设备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该项技改已被生产厂家所采用,并为我们的设备免费进行了升级改造。

第六是筒纱吊笼自动清洁装置改造。

筒纱吊笼在筒纱运输过程中,吊笼表面积花、灰尘严重,影响设备外观,尤其对筒纱表面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使坏筒率升高。为解决该问题,技改团队积极组织攻关,实施了一系列改造措施,最终取得成功。改造后,在吊笼经过落纱平台返回过程中,筒纱吊笼自动清洁装置会自动避让有筒纱的吊笼,清洁无筒纱的吊笼,完全代替了原先的手动吊笼清洁。该项技改弥补了吊笼清洁方面的技术空白,更加完善了筒纱吊笼运输,提高了筒纱表面质量,可有效提高人均劳效。该项技改现得到了厂家技术人员的高度赞赏,我公司已对此项技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第七是技改人员本身的工作思路的改造。

智能化纺纱设备投运以来,技改团队定期向一线职工征求意见,并认真分析,从中寻找技改创新思路,力求使技改创新更贴近工作实际。特吕茨勒清梳联生产线的成功改造即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通过这项技改,生产品种的调节方式由一种增加到三种,在满足生产供应的同时,两条生产线可为公司节约改造费用9.6万元左右。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任萍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8(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