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斯特技术公司投资于创新技术上,为增强纺织制造企业对质量的控制。
UsterTechnologies AG为增强其在质量控制方面的竞争力,扩大加强了其产品上的组合。乌斯特公司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友好协议,用于收购Elbit Vision Systems Ltd. (EVS),EVS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供应商,提供纺织业自动视觉检测服务。EVS的产品用于自动查找织物和织网产品并对其加贴标签和跟踪缺陷,最终给出质量评级并确定所生产商品的价值。该交易预计在2018年5月达成。

乌斯特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Thomas Nasiou讲到:“这次收购完全符合我们的愿景,即成为纺织产业从纤维到织物质量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这次收购再次体现了我们的承诺,即持续投资于前沿技术,并培养我们的创新文化。EVS和USTER的组合技术将为全体客户提供更多的潜力用于推进自动化及改进措施,从而实现更高的可持续性绩效。”
乌斯特®公报:纺织质量独特发明的演化史
乌斯特®公报的先驱者讲述了它的由来和发展史。
2017年是乌斯特®公报发表60周年,让我们回顾一下全球闻名的纺织品基准工具的由来。最好的回顾方式莫过于聆听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的员工亲自讲述它的历程。Peter Hättenschwiler在乌斯特倾尽毕生心血,他向我们介绍了这个成功概念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开始没人想到它会如此“著名”。
2017年9月26日是Peter Hättenschwiler的90岁生日。他出生于瑞士的圣加仑市,该城市也被称为“蕾丝之都”。20世纪,市场对于蕾丝和刺绣的需求此起彼伏,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20年代末的全球经济危机使该行业受到重创。这一时期,时尚装饰已不再受到人们的追捧。Hättenschwiler的父亲跟很多人一样,在经济低迷时期丢了工作,举家搬迁至苏黎世高地沃尔德。那里的其他的纺织品工业仍处于蓬勃发展中。
即便如此,上大学仍然不在Hättenschwiler的选项中。相反,他去了兹尔韦格乌斯特公司的精密工程部门当了一名学徒。兹尔韦格乌斯特公司是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在业内口碑良好,培育了很多机械师。公司位于乌斯特市附近,生产各种纺织机器供应国内市场,并出口至其他国家。二战将出口业务彻底粉碎,兹尔韦格乌斯特开始进军其他产品领域,包括咖啡研磨器、电动奶酪研磨器和无线电设备。
新一代的工程师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带来了专业的无线电知识,业务重点也从战时的防御活动转变为新兴的电子科技领域。兹尔韦格作为技术型公司紧随时代趋势,并拥有大量的产品发明和专利。

乌斯特公报的基石
Hans Locher是一位年轻的无线电操作员兼工程师,在无线电信号方面颇有经验。他突发奇想,发明了测量纱线均匀度的机器,开启了创新之路。当时,Peter Hättenschwiler是他的助手。当地纺纱厂提出,他们想要测量他们自己和竞争对手的纱线均匀度,这无疑给Hans Locher提供了动力。纺纱厂希望测量数值能够帮助他们精准报价,改善纱线质量,并预测用他们的纱线生产的“可织造性”。
第一个均匀度测试仪是基于无线电场进行,使用了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纱线通过无线电场,任何的缺陷就会引起输送波动。这样,通过一个电子信号就可以测量纱线的粗细节,并通过一个偏差线显示出来。
将纱线均匀度变得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下一步更为重要:用数字客观地来描述纱线的均匀度。兹尔韦格通过建筑师常用的计算楼层平面尺寸大小的测面器原理,计算出偏差线之间的面积。这就是最早发表于1957年的乌斯特®标准的基础。

数值和基准
Hans Locher从瑞士国内和国外收集了大量的纺织样品。在Hättenschwiler和另一位实验室助手的帮助下,他在纺织实验室测量了这些样品并开发出质量标准。这些标准就得到了瑞士官方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可。“Hans Locher由于这项工作及其他贡献,得到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授予的技术科学荣誉博士学位。有了这些标准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才第一次有了判定的纺织横截面的质量标准。”Hättenschwiler回忆道。
60年前,这些参数首次刊登在纺织品杂志《Melliand》的三页纸上的时候,整个纺织业都轰动了。很快有了更多的需求如希望能得到丝绸及麻纤维的相关数据。这个扩展的标准就被命名为乌斯特®公报。
近年来,每一次有新的纱线出现,对纱线的参考数值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随着人造纤维品种的增长,比如氨纶和粘胶纤维越来越受到追捧。兹尔韦格乌斯特持续不断地在世界各地的收集纱线质量数值,得到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当然,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精心制作乌斯特®公报,但纺纱厂和以及机器制造商还是能够免费得到这些参考数值。”Hättenschwiler说。
数据量实在太大,直接比较纱线的质量参数处理就变得非常的困难,但这时也出现了新的契机。乌斯特®公报转变成为一个标杆基准工具。这个创新也就是,我们不再列出绝对数值,而是将分成标准类别:5%、25%、50%、75%和95%。这些就成了乌斯特®公报的百分比数值,基于全球纺纱厂生产的每一个纱线品种的质量水平对某一个具体参数进行比较。
毫无疑问,乌斯特®公报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虽然发明者本意并非如此。其实,乌斯特®公报的产生是因为行业内急需基准数值来比较纱线质量。而根据行业需求不断发展就是乌斯特®公报在过去六十年间成功的秘诀。“我们很高兴能发明乌斯特®公报,因为在当时这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同时也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料想到这个发明会对公司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一跃成为技术领袖。”Hättenschwiler说。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