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半个月就是新年啦,虽说农历新年才是咱的新年,但对一家企业来说,阳历的年关可远比农历新年要重要,此时正是忙的时候,除了像什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年报、年终决算、执照许可证年审等等,企业还得比平时加倍的关注新的法规。
每年的1月1号,都会有很多新规开始施行,不乏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那2018年1月1日起又有哪些新规要施行呢?
1.2018年1月1日起,五证合一过渡期结束,所有企业一律使用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未换发的证照不再有效。
2.2018年1月1日起,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例如外卖)必须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方可营业。
3.2018年1月1日起,增值税普通发票(折叠票)的发票代码将由10位调整为12位。
4.......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
2018年1月1日起,已实行近40年的《排污收费征收管理制度》,将由《环保税法》取而代之,以后不交污染费,改交环保税了。
呐,这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目前,大多数省市都已对本地的污染企业完成了识别和摸底,并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征税标准,各地环保部门也正在将部分工作交接给税局。
下面我们来看看环保税对企业的影响。
应税污染物
1.大气污染物
2.水污染物
3.固体废物
4.噪声
哪些企业需缴环保税?
如果你之前就交污染费,那么你肯定是要缴环保税的,如果你之前不交,也可能要交环保税,新规范围更广。
《环保税法》的说法是:
在中国领域和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都要按规定缴纳环保税。
俩关键词:“直接”和“应税污染物”。
有直接就有“间接”,以下就属于间接,不用纳税:
企业向污水集中处理场所、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不用纳税;
企业在符合环保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处置固体废物,不用纳税。
当然,如果你虽是“间接”,却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也是要纳税滴。
总的来说,主要是制造业,和做工程搞建筑的企业需要缴环保税,至于商贸的、做流通的、服务业、互联网企业一般都没什么污染物产生。
如何计税?
上述的4类污染物是大类,具体的污染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环保税法》的附表里有具体罗列,下为部分截图:
那么问题来了,一般来说,企业排放的污染物里面的元素成分很复杂,少则十几种,多则几十上百种,要是每一种污染物都要计税,那岂不是“太贵了”。
鉴于此,《环保税法》规定:
企业每一排放口的大气污染物,按污染当量数从大到小排序,只对排前3的污染物纳税。
企业每一排放口的第一类水污染物,按污染当量数从大到小排序,只对排前5的污染物纳税。
企业每一排放口的其他类水污染物,按污染当量数从大到小排序,只对排前3的污染物纳税。
对于污染物的监测和计算,方法如下:
企业若安装了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按企业的监测数据计算;
若未安装监测设备,按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计算;
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计算;
不能按前3项方法计算的,按照当地规定的抽样测算的方法核定计算。
小快小贴士:
最公正准确的计算方式当然是第一种,因此若企业想购买自动监测设备,各级政府会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
计算出企业各污染物的量之后,乘以相应的税额再加总即是企业最终的环保税额。
上图中新环保税的税额也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借鉴了原污染费标准,有的污染物的税额甚至都没变,如下图。
也因此对于以前就交污染费的企业来说,其实并不会加大成本,只是可能对污染物的监测和对环保税的计算需要多花点精力。
免税情形
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暂可不纳环保税:
农业生产(不包括规模化养殖)排放应税污染物的;
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的;
企业综合利用的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
减税情形
企业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30%的,减按75%征税。
企业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50%的,减按50%征税。
如何纳税?
环保税按月计算,按季申报缴纳。也可以按次计算申报缴纳。
按季的,应自季度完起15日内向税局申报纳税;按次的,应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5日内,向税局申报纳税。
企业申报缴纳时,应向税局报送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浓度值等。
小快小贴士:
税局会将企业的申报数据与环保部门交送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不一致,以环保部门的数据为准。
企业共面临哪些税?
营改增之后,与企业有关的税就已达到5类17种,如下图:
现在增加了环保税,与企业有关的税就有18种了,当然了,并不是说每个企业都得把这18个税种包圆咯,而是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性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来缴纳这18个税种的其中一些。
环保费变更为环保税之后,刚开始企业可能会不适宜导致成本费用增加,但税的好处就是一切都按规定来,灰色地带减少,待企业慢慢的熟悉了环保税的规则后,其成本费用肯定会比以前更低的。
创业不易,经营企业更不易,企业要尽量的“合理避税”,最好请专业人士做一做税收筹划。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