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观察>>正文

织物为何要柔软整理? 柔软整理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来源:印染学习与交流 | 作者:印染学习与交流 | 时间:2017-11-02 11:00:39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纺织品在染整过程中,经各种化学剂的湿热处理并受到机械张力等作用,不仅组织结构发生变形,而且能引起手感僵硬和粗糙,柔软整理是弥补这种缺陷使织物手感柔软的加工过程。


织物柔软整理的原因

天然纤维

棉纤维因含有油蜡而具有天然的柔软性,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也有独特的柔顺手感,但经过练漂、染色、印花加工或功能性整理后,由于蜡油的去除和纤维受到损伤,织物变得较为粗糙、光泽变暗,甚至影响缝纫性能,因此需要进行柔软整理。

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的手感比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要差,合成纤维织物经过高稳定性后,手感变得非常糙硬,只有通过柔软整理再能赋予其某种天然纤维的柔软触感,来最终提高其服用性能。


柔软整理的目的

近年来,柔软整理在纺织品加工中变得尤为重要,几乎每一种从纺织厂出来的纺织品都经过了柔软整理。

柔软整理的主要目标是获得一种柔软的手感以方便纺织加工和提高服用性能。通常,令人舒适的柔软手感是顾客在购买一件纺织品时的决定性依据。因此,柔软手感被认为是影响纺织品销售的最重要因素。

(1)获得需要的柔软性(通常可以被描述为:滑、超软、弹性、干爽、润滑);

(2)增加技术性能,如:抗静电、亲水、弹性、缝纫性、摩擦牢度等。

(3)赋予合成纤维某种天然触感,通过提升纤维的二次效果(吸湿调节、平整度)来提高服用舒适性。

(4)改善加工性能。


柔软整理方法

1,机械

机械柔软整理主要是利用机械方法,在张力状态下,将织物多次揉屈,以降低织物的刚性,使能恢复至适当的柔软度。不过这种整理方法不耐洗,因此一般倾向于采用柔软剂处理方法。

设备:轧光机、织物预缩机、AIRO-1000型松式机械柔软整理机、磨毛机和起绒机等。

2,化学

化学法是用柔软剂的作用来降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以获得柔软效果。化学方法较为常用,有时也辅以机械方法。通常是将纺织物在柔软剂溶液中浸渍一定时间,然后脱液、干燥。有时也可以把柔软剂与其他整理剂一并使用。有的柔软剂经过烘焙能产生耐洗整理的效果。

柔软剂的分类

非表面活性类:天然油脂(硬脂酸、椰子油、白油)、石蜡、脂肪酸的胺盐类;

表面活性剂类:阴、非、阳、良性;

反应型柔软剂:酸酐类衍生物、乙烯亚胺类衍生物、吡啶季铵盐类衍生物;

高分子聚合物乳液:聚乙烯树脂乳液、有机硅类


织物柔软整理对柔软剂的要求

(1)易操作;液态,易计量,稳定,易被预稀释;

(2)与其他助剂有较好的相容性;

(3)对人体无过敏和刺激作用,在加工时无不良气体逸出;

(4)无泛黄、色变现象,不影响染料的色牢度;

(5)低泡,对剪切力不敏感,不粘滚筒;

(5)符合染整加工中高温处理的要求;

(6)价格适中,工艺简单,储存稳定。


柔软整理的机理

降低纤维的表面张力

纺织纤维是由线形高分子构成的比表面很大的物质,形状十分细长,分子链的柔顺性也较好。当整理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柔软剂)后,由于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纺织纤维与整理液)上易发生定向吸附,从而降低了纤维的界面张力,扩大表面积所需的功减少,使纤维变得容易扩展表面,伸展其长度。结果是织物变得蓬松、丰满,产生了柔软手感。

减少纤维的摩擦系数

表面活性剂在纤维表面吸附有薄薄的一层,而且疏水基向外整齐地排列着。这样,摩擦就发生在互相滑动的疏水基之间,疏水基越长越易于滑动。

1、减少了纤维的摩擦系数。降低纤维之间或纤维与人体之间的摩擦阻力,获得柔软的手感。

2、适当的降低摩擦系数还能使织物在受到外力时纱线便于滑动,从而使应力分散,撕裂强度得到提高,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张力的纤维容易回复到松弛状态,织物变得蓬松。


柔软整理常见问题

1 达不到应有手感

柔软整理的柔软风格随客户要求不同而不同,如柔软、平滑、蓬松、柔糯、油滑、干滑等,根据不同的风格选用不同的柔软剂。在软片中,有不同结构的柔软剂软片,其柔软度、蓬松度、滑度、泛黄情况、影响织物吸水性等均不同。在硅油中,不同改性基因的改性硅油性能也不同,如氨基硅油、羟基硅油,环氧改性硅油、羧基改性硅油等等性能均不同。

2 色变泛黄

在软片中,阳离子软片柔软佳、手感好,易吸附在织物上,易泛黄变色,影响亲水性。氨基硅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硅油,氨基会造成变色泛黄。乳液聚合时有时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1227、1831、1631作乳化剂,这些乳化剂也会产生泛黄现象。硅油乳化时使用乳化剂不同,其“剥色效应”不同,会造成不同情况下的剥色而色浅,已属于色变。

3 织物亲水性下降

一般是采用的软片结构问题及硅油成膜后缺少吸水基因,以及封闭了象纤维素纤维的羟基、羊毛上的羧基、氨基等这些吸水中心造成吸水性下降。

处理方法:应尽可能选用阴离子、非离子软片及亲水类型的硅油。

4 深色斑

造成的原因:

①前处理时织物油污未去净,染色时油污处色泽偏深。

②染色浴中泡沫过多,泡沫与花毛衣、染料等混合物沾于织物上。

③消泡剂飘油造成深色油斑。

④染缸中焦油状物沾在织物上。

⑤染料在不同情况下凝集而成深色色斑。

⑥水质钙镁离子过多与染料结合沾于织物等原因。

处理方法:

①前处理时加去油剂进行精练。

②染色助剂采用低泡、无泡助剂。

③消泡剂选择不易飘油的品种,加螯合剂改善水质,加助溶分散剂防染料凝集。及时用清缸剂进行清缸洗缸。

5 浅色斑

造成的原因:

①前处理不均匀,有些部位的毛效不佳,产生一定的拒染性,带有拒染性物质。前处理时布上带有钙皂、镁皂等或丝光不均匀。

②半制品烘干不均匀。

③布面沾上未溶解元明粉、纯碱等固体。

④染色物烘干前滴上水。

⑤染色物柔软处理等后整理时带的助剂斑渍。

处理方法:

加强前处理,前处理助剂选择时必须不易形成钙镁皂,前处理必须均匀透彻(这与精练剂、渗透剂、螯合分散剂、丝光渗透剂等选择有关)。元明粉、纯碱等必须化好进缸而且必须加强生产管理工作。

6 碱斑

造成的原因:

前处理(如漂白、丝光)后去碱不净或不均匀,造成碱斑产生。

处理方法:

必须加强前处理工序的去碱工艺。

7 柔软剂渍

造成的原因:软片化料欠佳,有块状柔软剂粘附于织物上。软片化料后泡沫太多,在布匹出缸时,布带上柔软剂泡沫渍。水质不佳,硬度太高,水中杂质与柔软剂结合凝集在织物上。布面带阴离子物质,在柔软加工时,与阳离子柔软剂结合成渍,或布面带碱,使柔软剂凝聚。柔软剂结构不同,有的在较高温度下造成柔软剂从乳化状态变成渣状物粘附于织物等等。缸中原有焦油状柔软剂等物质掉下粘在织物上。

8 硅油斑渍

造成的原因:布面PH值未达中性,特别是带碱,造成硅油破乳飘油。处理浴水质太差,硬度太高,硅油在>150PPM硬度的水中极易飘油。硅油质量问题包括乳化欠佳(乳化剂选择欠佳、乳化工艺欠佳、乳化粒子太大等),不耐剪切。选择耐剪切、耐电解质、耐PH变化的硅油,但要注意硅油的使用方式及环境,也可考虑选亲水的硅油。

9 起毛不佳

起毛不佳跟起毛机的操作(如张力控制、起毛辊转速等)有密切关系。上柔软剂(俗称上蜡)时,控制织物的动、静摩擦系数是关键,故起毛柔软剂的配制是关键,如果柔软剂用的不佳,会直接造成起毛不佳。


柔软剂可分为脂肪酸衍生物类和有机硅油类两大类型

前者是传统上广为使用的柔软剂,后者是后来居上的新品种。有机硅类柔软剂的发展速度很快,不断地有各种性能和功能的新型品种在开发上市。

由于有机硅类柔软剂不但比传统柔软剂柔软效果更为优秀,而且整理效果也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所以在纺织品柔软后整理使用中,已占据主体地位。但是正因为它的耐久效果,一旦出现需回修复染才可解决的染色疵病,或因柔软处理的挡车操作不慎而产生了疵病,或者因柔软处理引发色变等情况,回修处理将变得较为困难。

脂肪酸衍生物类柔软剂和有机硅类柔软剂,在离子属性上,大多为阳离子型、弱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所以在相容性允许的前提下,应用中也常与固色剂作一浴法处理。它们的工作浴DH值,基本上都以弱酸性时稳定性最佳;处理浴温度30~45cc为宜。柔软处理后也不再作洗涤,经焙烘后其反应成膜的坚牢度更高。如果挡车操作不慎,有机硅类柔软剂也很容易发生破乳漂油问题。某些需在染色机中进行柔软处理的染色物,如成衣、纱线、散纤维等,时问久后也还容易发生设备内有机硅油物质的积累性沾污。对它的清除回修,也就比脂肪酸软片类柔软剂更加困难。

有机硅油在本质上讲,是不溶于水的“油”,必须经乳化后才能供染整生产使用。一些所谓的水溶性硅油品种,实质上是在水中具有自乳化的功能,若在使用中不掌握有机硅油的性质特点,严重违反规定要求的工艺条件,同样会出破乳析油问题。

分析有机硅柔软剂的理化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a.工作浴最佳稳定性DH值范围:5-6.5。

b.工作浴最适宜温度:30~45℃。

c.离子性:多数品种为阳离子型,其次为非离子型,有个别品种为阴离子型。(比较各品种的柔软效果,阳离子型的普遍占优。)


硅油柔软剂应用问题及解决方案

带你进入硅油的世界:硅油乳液整理剂品种较多,质量良莠不齐。有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等,有改性氨基硅油及线性硅油等多种。一般硅油在柔软整理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用量:

如20%含固量的氨基硅油,用量在1.5-3%(O.W.F)已足够,提高用量并不能增加柔软度。

定型车速问题:

工厂在做一些薄型面料(如雪纺、仿真丝、巴厘纱)时,定型车速非常快,有时可以达到60米/分的车速,普通硅油由于渗透性不好,硅油在辊上倒流而易造成粘辊。在使用时要注意更换轧槽中工作液,经常清洁轧辊。

沾缸问题:

工厂在做浸渍柔软时,普通硅油会沾到缸壁上,时间久了,缸壁上会形成一些黑色的油斑,沾到布面上形成硅油斑。

凝聚问题:

在含有短纤维的织物(如棉布、粘胶、绒类),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部分短纤掉落下来,布上掉下来的短纤在轧槽中累积,与普通硅油产生粘聚,随着整理液上行至轧辊,与被挤压破乳的硅油黏结在一起,容易形成粘辊或硅斑。开车前做好清洁工作,发现散毛要及时清理。

手感问题:

由于现在市场上对织物的手感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种面料由于季节不同、客户要求不同,需要展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风格要求,有要求滑爽悬垂感的、滑而活络的、蓬松柔软的、单纯弹性的等等。一种硅油一般只能体现一种风格。因此造成很多工厂要使用很多种硅油,造成生产比较混乱,有时找不到适合客户要求的硅油,只能放弃生意,造成损失。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氨值、不同种类硅油控制分子量及分子分布来合成氨值粘度及反应有差异的硅油,来满足各种纤维在柔软平滑弹性方面的要求。

浓度问题:

不能将20%以上(含固量)高浓度氨基硅油乳液直接倒入正在运转中的织物上,应事先把氨基硅油冲稀后倒入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加入,防止快速吸附,造成硅油花斑。

温度问题:

使用温度以30-40℃为宜,一般都不应超过50-60℃。虽然温度对手感柔软、滑度无明显影响,但温度过高时,弹性变化较大,氨基硅油容易产生粘辊、破乳。

PH值问题:

在浸渍或浸轧工作液时,PH值宜控制在5.5-6左右,这样有利于提高织物手感的柔软度、悬垂性和弹性等。

使用时间问题:

硅油乳液使用时间过长会产生粘辊现象,特别是质量较差的,甚至会在辊筒上结皮,影响开车。应加强清洗,一般可用去油剂或清洗剂,以一定比例溶化后在辊筒上擦洗。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任萍

东纺云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绸都网抖音号

商务合作

0512-63506703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知识产权保护与咨询:QQ713892624 电话:0512-63482602(吴江)、0512-63554078(盛泽)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