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纤维主要以熔体直接纺丝法生产,其产品用于织造高密度防水透气织物、仿真丝织物等。日本称为“新合纤”的新材料中,超细纤维是重要的一种。超细纤维还可与其他纤维混纤交织。由这种纤维织成的织物具有独特的质感和性能。超细纤维以0.55dtex为代表,是我国大力发展的微细纤维。纺丝设备有进口的,也有在原设备上进行改造的。
一、工艺路线
目前,生产超细纤维的工艺路线主要有四条,即常规纺、高速纺、拉伸整经和FDY,采用较多的是高速纺丝工艺。
1.常规纺工艺
常规纺工艺路线是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后生产拉伸丝,纺丝速度为1000~1500m/min。
这种工艺路线的设备投资少,得到的产品模量高,可作经丝或纬丝,也可作为进一步复合加工的原料。但工艺流程长,生产效率低。
2.POY-DTY工艺路线
采用高速纺丝生产超细纤维,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由于泵供量大、单孔吐出量多,有利于喷丝板面温度的提高。
高速纺丝生产超细纤维的纺速比普通丝低一些,约为2600~3000m/min,DTY的加工速度也较低。利用高速纺丝生产的POY可进行拉伸,生产拉伸超细纤维。
3.POY-WDS(WD)工艺路线
利用高速纺制得的POY,进行拉伸整经上浆(WDS)联合加工,可得到高质量的拉伸丝经轴。供针织使用时可以不上浆(WD)。
超细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毛丝。由于WDS(WD)工艺中拉伸条件比较缓和,并进行网络加工和第二次上油,不仅可避免加工时产生毛丝,而且织造过程中不易起毛丝。
4.纺丝拉伸一步法工艺路线(FDY)
上述工艺路线均是二步法。本工艺路线可直接从卷绕机上落下拉伸成品超细纤维,其技术特点是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另外,纺丝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减少疵点丝的产生。
除了以上四条工艺路线外,也可用多组分分离法(复合分离法)生产超细纤维。但设备复杂、成本较高,不如直接纺丝法经济。因此,一般把前者称为常规纺丝法。
二、技术特点
1. 工艺特点
利用常规纺丝法生产超细纤维,工艺要求严格。为了保证单丝线密度,需要多孔数、大直径的喷丝板等特殊的技术条件,在纺丝过程中对熔体粘度、纺丝温度、冷却吹风等条件要充分优化。一些工艺参数如表14-2所示。
2. 设备特点
采用常规纺丝法生产超细纤维·其纺丝设备的主要部件具有下列特。
(1)螺杆挤出机 为了满足挤出熔体的均匀性好、剪切力小、未熔透粒子较少、尽量减少熔体中的凝胶物质等要求,应采用带混炼头的螺杆,既可增加挤出量又可提高熔体的均匀性也可采用新型屏障型螺杆,使熔体产生的剪切力较小,不熔物质少,熔体均匀性也好。
(2)纺丝箱体 侧装组件式纺丝箱对纺丝组件的传热效果好、热量损失少,能够保证大直径喷丝板表面温度、径向温度均匀。纺丝组件安装在箱体内,组件壳体底部直接与纺丝箱导热壳体接触,纺丝箱的热量通过接触面能有效、均匀地传导至纺丝组件。
(3)纺丝组件 在组件壳体内加装熔体分配板,最大程度地减少熔体流动空间,以减少熔体在纺丝组件内的停留时间。熔体压力主要作用在分配板上,减轻了喷丝板所承受的压力,保证大直径喷丝板不会受压而发生变形。组件采用自压密封形式,压盖密封圈要特殊设计,整个纺丝组件不能存在熔体死角。在纺制多孔超细纤维时,喷丝孔最好为三角形排列,排列方向与冷却风方向要有一个适当的角度,可提高冷却风对丝束的穿透能力。
(4)冷却成形装置 由于生产多孔超细纤维的喷丝孔数远大于普通长丝,泵供量略低于同线密度普通长丝,其固化长度一般不超过0.5m,故侧吹风窗高度以lm左右为宜。若风窗高度过大,空调风流量增加,不仅浪费能源,在装置设计上也很难保证侧面吹风的风速均匀。
(5)集束上油装置 超细纤维的卷绕张力主要由丝条与空气介质的摩擦阻力贡献。集束上油装置整体结构力求简单,对气流的阻力要小,不影响侧吹风窗下部的正常出风。为了避免涡流区的形成,油嘴上方不设挡丝板,各零部件外形设计要尽可能做到风阻小、流通空间大,便于丝束向下的伴随气流顺利通过上油装置,进人纺丝甬道。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