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纤维为大分子聚合物,结晶度高,吸湿能力差,易产生静电,且染色困难,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易造成束丝、并丝、硬丝、胶块、超长、倍长纤维,纺纱过程中易造成纱线条干不匀、牵伸不开、小辫子纱、橡皮纱等;若油剂选用不当则易产生静电,造成粘卷、缠花、梳棉针布充塞、并条喇叭口堵塞、罗拉皮辊缠花等。
解决办法:
1、合理搭配原料:
不同产地批号的化纤混合搭配,一方面有利于纺纱的顺利进行,既提高纤维抱合力,又能减少纺纱过程中的粘连现象。
2、选择适当适量的涤纶油剂:
配用适当适量的油剂是解决生产加工过程中粘连、缠绕现象的方法之一。但是对油剂标准要有一定的限制要求:
(1)吸湿性好。用作消除化纤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
(2)粘着性小。否则,在梳棉造成缠锡林、缠刺辊现象,并条粗纱中喇叭口、导条斜管不畅,各工序发生缠罗拉、缠皮辊现象,影响成纱质量。
3、缩短清花工艺流程:
一般采用两个开清点、两棉箱短流程,输棉管道尽可能缩短。流程为: A002C→A034→36C→A092A→A076C
开清棉工序中各部打手速度不宜过高,各部落杂区隔距宜小。但是若原料中粗硬丝、并丝、倍粗倍长纤维胶块含量较高时,各部打手速度可适当提高,各落杂区隔距可适当放大,以争取最大限度的排除异形纤维。
4、清花工序中产生的棉卷膨松、粘连现象处理方法:
(1)加装积极回转的凹凸防粘罗拉,对棉层上下压紧刻出印痕,以起到防粘作用。
(2)采用单尘笼吸棉。关闭下尘笼可减少粘层结合而单尘笼吸棉,在打手到尘棒间通道两侧加装边长50mm及190mm外包铁皮的直角三角形木块,可解决棉层两侧厚边现象。
(3)增大紧压罗拉压力,使纤维集聚紧密。
(4)缩短棉卷长度,加重棉卷定量。棉卷长度以25~30mm为宜,棉卷定量以350g/m为宜。
(5)采用5~7根粗纱夹入花卷外层。
5、解决梳理静电缠绕问题:
在梳棉工序中,涤纶易与分梳元件摩擦产生静电,且不易消除,易造成缠绕锡林、道夫、盖板、刺辊等,且棉条膨松易堵塞喇叭口。处理方法如下。
(1)消除在清花工序中未除去的粗硬丝并丝、胶块及超长纤维。措施有:适当加快盖板速度;采用弦长176.5mm小漏底,除尘刀采用低刀大角度工艺,加工落杂处理。
(2)选用良好的分梳元件、锡林针布,采用“大角度”、“浅齿”、“弧背”的锡林针齿,有利于化纤由锡林向道夫转移。道夫与锡林针布配套使用,以提高化纤转移率。刺辊锯条选用95°×3.5×25.4mm大角度锯条。
(3)优化工艺配置:①提高锡林—刺辊速比,纺化纤时采用1.9~2.4为宜。若降低刺辊速度,则既可解决刺辊缠绕,也有利于纤维由刺辊向锡林转移;②提高大压辊和轧辊间的线速比,可避免喇叭口堵塞;③定量应偏轻掌握,可解决喇叭口堵塞;④缩小锡林—道夫隔距,采用0.127~0.178mm(5‰″~7‰″),以提高锡林—道夫转移率,并避免锡林针布的挤轧;⑤加大前上罩板上口隔距,采用隔距为0.66mm(26‰″),有利于排除异状纤维;⑥剥棉装置采用罗拉或皮圈剥棉,可避免轧伤道夫针布;⑦增大压辊加压可使生条紧密,也可避免喇叭口堵塞。
6、并条工序的缠、堵现象及解决方法
在并条工序中易产生下列现象:粘着,出现白粉;缠罗拉、缠皮辊;条子断头,开车和停车时有缠绕现象;涤纶堵塞斜管和喇叭口。解决措施如下。
(1)解决粘着问题。除在原料中加适当适量油剂外,还应控制好车间温湿度。温度一般在25℃以下,相对湿度在65%左右,可消除静电干扰。
(2)解决缠罗拉、缠皮辊。采用硬度为80的丁腈皮辊,经药品处理后上车使用,也可采用胶辊表面渗碳法来消除静电,以减少缠罗拉、皮辊现象。
(3)解决堵塞斜管和喇叭口。采用压缩喇叭口,其效果比普通喇叭口好,可减少堵塞;适当加大压辊与圈条间张力牵伸,也可减少斜管和喇叭口堵塞。
在工艺配置方面,棉条定量不宜太重,以防止条子断头和缠绕现象。
7、粗纱绕皮圈的解决措施
(1)提高皮圈光洁度,对皮圈进行酸处理,并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放置24h以上再上车。
(2)粗纱伸长率和粗纱捻系数应偏小掌握。
(3)粗纱绕压掌1绕,锭翼顶端多绕3/4绕。
(4)适当加大后区罗拉隔距和后区牵伸倍数。
8、细纱橡皮纱、小辫子纱和牵拔现象的处理
(1)加大后区罗拉隔距和后区牵伸倍数。隔距一般以28~33mm为宜,牵伸倍数一般1.4~1.6倍左右。
(2)适当减小粗纱捻系数。
(3)增大前皮辊直径并加大前皮辊压力。
(4)采用较重的钢丝圈以减少断头。
(5)加大车间湿度,有利于车间生产。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