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竹节织物是我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弹力织物和竹节织物的特性在喷气织机上开发的一类新产品。该类品种的经纱一般采用普通纱或竹节纱,纬纱多采用弹力竹节纱。品种具有竹节织物和弹力织物的双重特性,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吸湿透气性和明显的凹凸立体感,手感好,穿着舒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织物规格
织物规格 C29.2/C29.2 (78dtex) 275.5/220.5 180 弹力竹节平布。地组织为平纹,边组织为二上二下纬重平。总经根数4980根,其中边纱根数60根X2。经纱为C29.2tex竹节纱,竹节采用多种变化形式循环,平均节长6.0cm,平均节距46.7cm,节粗为正常纱的2.5倍。纬纱为C29.2(78dtex)弹力竹节纱,竹节节长5.3cm,平均节距29.8cm,节粗为正常纱的2.5倍。
喷气织机生产弹力竹节纱的技术难点
经向竹节纱本身具有节粗节细的独特风格,与正常纱线相比,断裂强度显著下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反复的机件拉伸和摩擦,易发生断裂,给生产造成困难。
由于竹节部分的粗度是正常部分的2.5倍左右,竹节部位的力矩比其他部位要大得多,其捻度就比其他部位小得多,纤维间的抱合力明显下降。因此,经纱在通过整经机、浆纱机的伸缩筘、织机的停经片、综丝、钢筘等部件时也就更加容易产生毛羽和起球现象,造成织造时经纱开口不清。而喷气织机的车速高,对经纱开口清晰度要求严格,恰恰最容易阻挡纬纱在织口内的飞行,造成纬向停台,影响织机效率和布面质量。
由于喷气织机采用流体引纬方式,纬纱可控性差,引纬时纬纱的始喷张力和制动张力剧增,远高于正常的引纬张力,尤其制动张力更大。对于纬纱来讲,一方面由于喷气织机采用喷射气流引纬,在引纬过程中纬纱易退捻,从而使强力降低,引起储纬器内或织口内的纬纱因竹节部位的弱捻造成断纬;另一方面,由于弹力纱的回缩,再加上竹节纱的捻度偏大,布面易产生纬缩疵点;另外,喷气引纬还容易使弹力纱由于气流的作用而使外包纤维与芯丝剥离,从而使布面呈现类似“百脚”的疵点。
织前主要技术措施
为解决以上矛盾,提高织机效率和成品质量,我们在进行工艺设计和产品开发过程中,对原纱捻度、经纱张力、浆料配方、开口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1 竹节形态的选择
对于竹节织物来讲,竹节的长度、竹节间距的大小、竹节的粗度都直接影响布面的风格。一般情况下,多而粗的竹节体现的是一种仿麻的风格,少而粗的竹节多用于体现一种粗犷的风格,密集而细长的竹节则给人以飘逸的感觉。因此,我们要根据织物的具体用途和使用要求来选择。同时,为保证竹节在布面上的分散均匀、自然,我们还要根据织物的幅宽来确定竹节的循环规律。
3.2 经纱捻度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C29.2tex纱捻度一般为68捻/10cm左右,而竹节品种由于在纱条片段上存在弱环,为提高经纱的断裂强度和织机效率,捻度通常比正常品种提高5%~10%。因此,我们将C29.2tex竹节纱的捻度设计为72捻/10cm,以增强经纱强力,保证后工序正常生产。同时,适当降低钢丝圈重量,以减少断头,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成纱质量。
3.3 纬纱捻度的选择
根据生产纯棉弹力包芯纱的经验,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弹力包芯纱特殊的皮芯结构,使纤维间的抱合力大大降低。为达到良好的包覆效果,满足络筒、织造工序的需求,增加单纱断裂强度,纱的捻度通常比普通纱高出10%~15%;同时竹节纱独特的风格也要求捻度较普通纱增加,以确保弱捻部位的强力,但是,由于喷气织机采用自由端引纬,如果捻度过大,纬纱易产生纬缩疵点,影响成布质量。因此,选择适当的纬纱捻度,是保证织机效率的关键。
在弹力竹节纬纱捻度的选择上,我们进行了大量试验,先后将纬纱捻度设定为73捻/10cm、75捻/10cm、78捻/10cm、81捻/10cm,并分别上车试织,具体情况见表1。
根据以往经验,结合喷气织机的特性及织造原理分析:储纬器和H2部位发生的大面积断纬主要是由于纬纱捻度偏小、纱线强力不足、喷气压力过大等造成,而H1部位的停台主要与经纱开口不清、纬纱毛羽过长、喷气压力偏小、引纬时机不当有关。通过织造情况的对比我们发现,随着纬纱捻度的逐渐增加,储纬器和H2的纬纱断头逐渐减少,而H1纬停逐渐增加;而且当捻度增加到81捻/10cm时,布面出现了星星点点的扭结纬缩,虽经过多次调整气压和开口时间仍无明显改善,说明此时捻度选择偏大,为此我们决定纬纱捻度采用78捻/10cm。
同时,为稳定纬纱捻度,减少纬缩疵点,纬纱在络筒后进行24h以上定捻。另外,通过优选钢领、钢丝圈工艺,修整纺纱通道,使纬纱的强力和毛羽都有了大幅度改善。
3.4 准备工序的技术措施
为克服经纱竹节部位的强力弱环,减少再生毛羽,我们在络筒、整经时都采用“慢速度、小张力”,以减少准备工序经纱断头,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严格控制经纱张力的均匀一致,整经张力圈采用弧形配置,张力圈质量偏小掌握。浆纱工序采用能够精确控制张力的祖克浆纱机,以增强保伸效果较好的PVA和磷酸酯淀粉为主浆料,配以少量平滑剂,并采用湿分绞和后上蜡工艺,使浆纱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经纱毛羽贴伏,增加了织机的开口清晰度,提高了织机效率。具体浆料配方如下:磷酸酯淀粉100kg,PVA 25kg,丙烯酸12.5kg,平滑剂2kg,固体量10.3%,上浆率12.5%。
织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
采用ZAX-e型喷气织机织造。该机配备有两个喷嘴,织机设定车速为700r/min。品种上机后纬向停台特别多,主要原因是由于纬纱为弹力竹节纱,纱线捻度偏大,喷气压力难以掌握。气压偏小时,织口内易产生纬缩并造成H1停台;而气压偏大时,纬纱易被吹断造成H2停台。用两个喷嘴喷纱时,间歇的那个喷嘴的纬纱容易被吹断,尤其竹节部位的断头更加明显,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经过我们反复的试验,采取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通过调整喷气压力,找到最合适的气压范围,一经确定,不轻易变动。
(2) 将两个喷嘴关掉一个,用单喷嘴喷纱,减少纬纱在主喷嘴里停留的时间,减少纬纱在主喷嘴里被吹断的机会。
(3) 适当增加上机张力,使经纱有良好的开口,再增大主喷嘴和止纱销的角度,降低纬纱引纬时所需的牵引力。
主要上机工艺如下:止纱销76°~190°,主喷嘴86°~170°,辅喷嘴80°~160°、100°~180°、120°~210°、140°~240°、160°~260°、180°~280°,上机张力3kN,后梁高度6刻度,停经架高度2.5刻度。
经过我们反复的分析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织机生产效率达到了83%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论
(1) 生产弹力竹节织物,关键要克服纱线的弱环,尽量将竹节部位对强力的损失降到最低。
(2) 纱线捻度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强力的增加,使织造能够顺利进行,又要保证布面不出现纬缩、百脚等疵点。
(3) 减少纱线毛羽是开好喷气织机的重要环节,竹节纱毛羽较多,减少毛羽的再生、做好毛羽的贴伏对提高织机效率很有帮助。
(4) 喷气压力的控制,既要尽可能减少纬向停台,又要保证布面的质量。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