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华徳利印染,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做深入采访,不仅参观了华德利高大上的生产车间,还领略了它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以及对当前环保政策和印染产业现状的看法。通过全盘了解,我们不得不感慨——华德利果然不愧为嘉兴市最大、浙江省管理排前三的印染大厂!
▲专访浙江华德利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生产副总 徐利军
用一台定型机开始创业
2016年,华德利印染销售破6亿;2017年,华德利印染销售目标7个多亿。华德利的华丽篇章,是由一台定型机创业开始的……
据徐利军介绍,华德利创始人宋增福早年在杭州开办印染厂,2003年从杭州整体搬迁至海宁,华德利首先在海宁建起了热电厂,与其同步建造了第一个生产车间,开始了华德利初期的成长。“厂房需要热电厂供热供气,于是在热电厂建好后,其他厂房在100多亩土地上陆续建造起来,造好即出租。这样华德利步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之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华德利判断有能力自己生产,于是陆续将筒子纱染色、绞纱染色、装饰布染整、经编染整一个个车间补充到华德利内部,华德利日益壮大,成长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规模。”
华德利集团现有1600多名员工,旗下有很多生产车间,主要做纺织印染,包括两个家用纺织品染整生产车间,主要做窗帘布和床上用品类家纺染整,两个经编超柔染整车间,还有纱线染色车间,分为高温染色、常温染色、绞纱染色等高档纱线染色。

必须要提高一次成功率
为了提高一次成功率和工艺的重现率,华德利在设备上大刀阔斧的升级。徐利军说:“在华德利染色车间,开始用的基本上都是无锡缸。由于经编染色是我们最新上的车间,所以采购设备时有意识地对设备进行提升,采购了韩国、德国、意大利的一些进口设备,尝到了甜头,于是接下来,我们的几个染色车间都把无锡缸替换掉了,现在我们车间里面清一色都是意大利BRAZZOLI染缸。”
徐利军认为,在生产中必须要提高一次成功率,工艺的重现性非常重要。“好多印染厂把机缸工当成技术工在培养,认为对机缸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而我是另一种想法,我要把机缸工当成搬运工,只需负责进布出布就可以了,工艺控制改由中控室负责,管工艺的人只需负责配方跟工艺。挡缸工拿到纱的时候,中控室的电脑操作员就负责告诉他放多少水、放多少纱即可”。
徐利军解释道,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理解,主要是因为“进口设备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可以减少或者排除人为的因素。不是说国产设备不好,但是毕竟发展时间有限,好多地方跟进口设备还是比不了。我们在选择买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其实我们也买回了他们的理念,这些年技术改造下来,我们确确实实获得了很多先进的生产理念。其中最大的益处就是在能耗上大幅度下降,这点让我们印象很深刻,我们董事长之前也表达过这样的想法,例如在早几年,我们的产值只是现在的一半,但能耗是现在的3倍以上,这一上一下,可了不得!”
传统印染向智慧印染转型
行走在华德利厂区,会被它的庞大规模所震撼,仅是装饰布车间,就有80多台染缸,10台定型机,都是韩国“日星”跟“理和”两个品牌;经编车间也有12台韩国定型机,40多台染缸,还有烫光机、起毛机等;筒子纱染缸,从小的5至10公斤到大的1吨的缸都有。如此众多的设备如何统一管理?从而发挥出最大生产效益呢?
原来,华德利在印染自动化方面还有一些大计划有待实施。比如,最近去考察了山东康平纳的筒子纱自动化生产线,目前该项目正在考量当中。2016年还去泰国专门考察了自动化印染设备。“泰国做得比我们国内还要好,因为都是华侨开的筒子纱染厂,使用的是香港的自动化设备。”徐利军介绍。
目前,华德利使用的中控系统是德国SEDO控制系统,“我们只上了SEDO系统中的一小部分,是机缸中控,我们在计划扩展到整条生产线。现在我们整个生产ERP系统是用的杭州盛格的,也不错,它把整个印染事业部各机台联系起来,印染厂生产数据都会自动汇集打通,查询数据相当方便,包括能耗、质量、产量。一个车间有一个单独的系统,车间厂长专门负责这一系统,拥有产量质量的查询权限,但他看不到其他车间的数据。而我能看到所有车间的数据,这样就方便统一管理。”
通过为印染车间注入工业4.0的基因,传统印染将向智慧印染转型。
染化料助剂的严格检测与控制
除了设备的不断升级,在染料助剂的使用上,华德利也有自己的一套。
华德利采购染化料的原则,是首选国内大型染化料公司的产品。“染化料进入我们的仓库之前,每一批都必须经过检测,要符合华德利的质量稳定性要求。当然关键还是内控,严格控制剂量的准确。”
比如对于助剂的使用,上一缸放1克/升,下一缸就不能放1.2克/升,也不能放0.8克/升。“我们有一次成功率的要求,如果你连这个要求都达不到,就没有可能合作!”
员工稳定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这几年,华德利发展确实比较快,一方面由于在设备上加大了投入,另一方面则在于提高了员工福利待遇。
说到员工队伍的稳定,徐利军很是自豪:“华德利的快速发展,跟员工的稳定性有很大关联。我们员工的稳定性在95%,从不用愁招工。之前我做了一个统计,我们装饰布车间总共有200多人,其中40多人是工作了10年以上的,5年以上的有100多个。员工的稳定是企业发展的法宝。”徐利军说,华德利的待遇说不上特别高,员工的平均收入在本地算是中等偏上,“但是,我们给员工的那种氛围,是很多企业达不到的,员工与高管甚至是老板之间的凝聚力非常强。”
华德利每年都会组织全体员工出去旅游。“2016年我们去了舟山朱家尖,阵容非常壮观,海边站的全部是我们的人,而且着装统一,很有气势!”徐利军说,“我们把员工当客户一样对待,让员工感受到,在这里上班就像在家里一样,有种归属感。”
“家”的氛围在华德利非常浓厚,也让华德利的客户深受感染。“华德利就跟宾馆酒店一样的,我们做的是服务性行业,每个员工都要懂得服务客户,都要以礼待人,长此以往,客户被我们的理念深深吸引,所以我们才一年四季不愁订单。”
整个2016年,华德利的染厂订单都非常不错,去年底更是出现了拒接单子的情况。“像经编染色,早一个多月前就不接单子了;装饰布是华德利的主要加工产品,对外市场比较大,因为我们产能跟不上,只好叫客户到外面去做,如果现在盲目接单最后赶不出货就是害人家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徐利军坦言,目前筒子纱这块相对薄弱,订单量不是很足,这也是2017年要提升的地方。徐利军分析说:“出现这种情况,跟我们这边的传统产业特点有关,海宁纺织印染业的装饰布、经编布都特别发达,华德利就是给它们配套服务的。当初华德利搬来海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客户群大部分在这里。”
华德利始终相信客户是吸引过来的,不是硬拉过来的。“你必须修好内功,留下好口碑,才能吸引客户源源不断地把单子送到你手里。”从这样的思想角度出发,华德利才无往不胜。
拥抱“精品车间”,打造高端印染
马上3月份,行业就会迎来上海国际面料展,华德利的很多客户都要参展。“现在我们研发部都在加班加点,客户参加的每一次展会,我们都要认认真真地服务好。每年的展会很多,让我们有强烈的紧迫感。”
徐利军说,华德利一直在思考如何“又快又好”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我们来讲,在追求产值利润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做精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这是我们目前想做的,必须建立精品车间,打造高端产业。这就是‘二八定律’,根据市场细分,有些客户的要求很高,对产品的要求非常精致,市场上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就应该去尽力满足,客户有市场了,我们就有市场了,这是共赢的。”
徐利军认为,做精品车间对华德利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对于设备、人员、技术的配置都更高端,当然加工费也高一点;第二,要做到车间工艺流程化和数据统一化,做到所有生产工序有计划,要保证这个过程畅通、快捷、透明;第三,要密切配合客户做新产品开发。
“精品车间一定要筹备起来,让新产品开发走在市场前端,这是我们接下来的目标,也符合华德利的长期定位。”徐利军说,“2016年我们的产能,光是纯加工费差不多6个亿!昨天我在朋友圈上发了,今年我们公司的目标是7.068个亿,定得很精准。如果上述这些方面能够做好的话,2017年的产值目标肯定没问题!所以,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